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188.00
折扣价: 131.60
折扣购买: 绿野形踪:张永智作品集
ISBN: 9787521222302
张永智,出生于1955年,中共党员,国家能源集团退休员工。先后在乡村、政府、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1977年开始业余文学艺术创作。曾在全国20多家报纸杂志、网站上发表游记、散文、随笔、诗歌、歌词200多篇(首)。2013年主持策划编导了大型文献纪录片《神东之路》,在央视和省级电视台播出。
走读西欧 2006年4月15日至28日,我随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的中欧文化艺术考察团到西欧诸国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考察活动。所到之处,无不为古老的欧洲文明和生机盎然的现代文化气息所吸引和震撼。 我是第一次去欧洲国家。这次随文化艺术考察团出访欧洲,对我这样一个文化浅薄、艺术贫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可惜偌大的欧洲,我们的访问时间只安排了寥寥几天,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但所到之处,都能引发我对欧洲古老文明发展历史追溯和对现代欧洲文明的思考。十几天的时间,使我感受颇深的是,要了解异国的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身临其境,在各种纷呈的现象面前,要想分辨其真善美与假丑恶,要想撷取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要想把所见所闻升华为睿智的思考,确也是要一定时间和下一番苦功夫的。而我作为神东人,有机会出访西欧,在匆匆之旅中,记录了自己亲身感受的点点滴滴,整理成几篇零散的札记,为那些想去西欧而又一时不能实现夙愿的朋友们和工友们提供一份了解西欧、认识西欧,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素材,也算我在西欧没白走一回。 飞往欧洲 4月15日下午2时30分,随着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波音777客机呼啸着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冲上了蓝天。 对我来说,横跨欧亚大陆出国学习考察在过去恐怕只是一种梦想。如今改革开放,国门大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东西方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自然是不断增多,通往异国他乡的路平坦而顺畅。近些年来,初步富裕的中国人走进欧洲,考察访问,观光旅游,仿佛东半球的中国与西半球的欧洲突然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的两户人家,似乎没有什么障碍在中间阻隔。在不少人看来,似乎欧洲已是十分熟悉,一谈论起来便是欧洲风格、欧洲情调、欧洲建筑、欧洲气派,甚至香榭丽舍的时尚靓女、阿姆斯特丹的橱窗女郎…… 地球真小,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波音777仅仅飞行了十个小时。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无须空中小姐介绍,你自己随时也会知道飞机飞到了什么地理位置上。因为,在每个机舱座位的左右两侧,都配置一个彩色荧屏,只要按动电钮,屏幕便随时向你显示飞机飞行高度、路线、经过的国家和主要城市。锡林浩特(中国)、乌兰巴托(蒙古)、圣彼得堡(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飞机在云海与蓝天的变幻中穿行。透过舷窗俯望,你眼前的景色既像重峦叠嶂的险峰,又像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时而橘黄,时而瓦蓝,时而橙红,透明亮丽,十分诱人。 这个时候,你的视野非常开阔,心情也特别舒畅,仿佛在自己身体的周围再也没有了平日人世间的一切嘈杂和烦恼。再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别人较真,再也不会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这个时候,你平日绷紧的那一根根神经才可以彻底地松弛下来,随情畅想,用充足的时间去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去总结和反思人生的成败与得失,去发现和嘲笑自己那些可笑的地方。此时此刻,你不禁会想到,事业也好,情感也罢,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实在是一种幸运。纵然时间再长,总有流逝的时候,与浩渺的宇宙长河相比,所谓的永恒只不过是一瞬间,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人生在世,红尘滚滚,来去匆匆,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将成为明日黄花,稍纵即逝,永不再来。长久地留在人世间的唯有正义和美德。 阳光和空气交融,宇宙和大地呼应,呈现出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胜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中国人早就懂得兼取众长,以为己善的道理。汉唐时期,既是经济繁荣的盛世,也是中外交流的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玄奘万里取经,带回南亚地区的古老文化。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华文明传向远方的国度。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振兴中华,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思想和文明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今天,正在为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中国人民,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同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开创了中国历史崭新的局面。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她那特有的雄姿屹立在了世界东方,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为之自豪。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处于时代发展的大潮之中,维系在国家和民族的巨轮之上。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人生旅途匆匆,转眼已年过半百,我虽累月长年忙忙碌碌,却仍是平平庸庸,至今在终日奋斗的事业上没有多大建树,倒是心安理得地过着平常人幸福的日子。 就在我随情畅想的时候,飞机已经飞临荷兰王国首都阿姆斯特丹上空。 啊,荷兰到了,西欧之行的第一站到了。 科隆——德国的活力古城 飞机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机场缓缓降落,向导将我们接到豪华大巴旅行车上。由于行程改变的原因,向导等我们考察团一行入座后,用中文对我们说:“热烈欢迎中国文化考察团到欧洲传经送宝。今晚我们住在德国科隆,走进大家首次考察活动的第一站。”听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 阿姆斯特丹距离德国名城科隆约四十公里的路程。坐落在莱茵河西岸的科隆既是一个历史名城,又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德国谚语中就有“没到过科隆即没到过德国”的说法。科隆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战时,科隆遭受了战争的摧残,许许多多的古老建筑在战火中摧毁,但战后,科隆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重建,所以现在的科隆看起来依然是古色古香,富有古典韵味,教堂、世俗建筑以及各类纪念碑博物馆遍布市区,交相呼应,十分壮观。 科隆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人工合成香精的地方,香水举世闻名,这就是香水被有的人称为科隆的来由。科隆这个城市在国人中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因为有一款游戏叫作“科隆”。关于这游戏的攻略充斥着网络,年轻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因为科隆香水的鼎鼎大名,在小说故事影视媒介之中,它作为一种带着神秘的洋味儿的道具经常出现。在现实生活中,香水作为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尤显贵重和稀罕。尤其是在女性中,香水成为魅力无穷的时尚追求。不过,在我看来,最使科隆出名的,还是它的大教堂。 大巴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住宿地,是科隆郊外的一个私人宾馆。虽说不够气派,倒也别致。由于时差关系和一路颠簸,大家早已睡意蒙眬。一觉醒来,已经是欧洲时间的第二天早晨。早餐过后,大巴车就径直驶向科隆教堂广场。 坐落在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更是科隆市毫无争议的标志性建筑。将近160米高的钟楼,使它成为德国第二、世界第三高的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位于科隆市中心,莱茵河畔。科隆大教堂巍峨挺拔,高耸峻峭,雕刻细腻古朴,教堂外观看上去饱经沧桑,显得深沉典雅。科隆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内有礼拜堂10个。中央大礼堂穹顶高达43.35米,中央双尖塔高161米,直插云霄。当你拾级攀登509级台阶来到钟楼塔顶,极目远眺,科隆市貌和风光尽收眼底。视野所及,旖旎的乡村田园风光,使人心神俱爽。而流淌的莱茵河犹如一条白色绸缎带从旁飘过,给人难得的视觉享受。可以想象,在过去的时代,人们或者从遥远的莱茵河上游乘船平缓地驶向科隆,或者从四面八方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骑马、步行慢慢地走近科隆。高大的科隆大教堂作为一个视觉上已经接近而实际上还相当遥远的存在使人不畏艰难险阻。它会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辽阔的想象空间。在现代社会,人们到达科隆的方式多种多样,就是我们这些东方来客,也不过就是一会儿飞机、一会儿汽车的交替,似乎还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就已经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浓重气息,也为强烈的现代文明而震撼不已。特别强烈的感受,是雄伟壮丽的科隆大教堂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瞬间冲击力,久久难忘。科隆确实是一个很有人气的地方,风情古朴,方言特点鲜明。作为德国第四大城市,许多消费行业的国际性博览会每年都在此举行。主要有国际食品博览会、世界影像博览会、园艺博览会、国际家具展览会,等等。其中世界影像博览会经常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一千五百多家公司参展,使科隆成为世界同行业中无可争议的佼佼者。这个世界级影像博览会,不仅介绍传统照相技术、录像、数码照相的最新发展,而且还交流专业照相、照片的加工及输出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最新的音像发展趋势。特别是每年举行的家具展,可以让业内人士提前了解来年世界家具新潮流。举办的“室内创意大奖”的评选,可谓是来年家具的潮流风向标。这些博览会吸引着世界各国客商的到来,它已成为科隆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永智这部文集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充满了平和、自然、质朴、客观、简练的风格。他既是一个内心柔软、细腻的诗人,也是一位看重人情的作家。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见那么多人心和情感的风吹草动。 ——著名散文作家全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