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 修复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  修复
作者: (英)大卫·邦福德,(英)吉尔·邓克顿,(英)马丁·韦尔德 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 修复
ISBN: 9787559849823

作者简介

李浩,1971年生于河北省海兴县。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北省作协专业作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著有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侧面的镜子》《蓝试纸》《父亲,镜子和树》《告密者札记》,长篇小说《如归旅店》《镜子里的父亲》,评论集《阅读颂,虚构颂》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第九届《人民文学》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第九、十一、十二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等。

内容简介

外面一下雪,教室里马上变得一片泥泞,男生女生时不时地要靠跺脚取暖——我父亲的声音会淹没在一片此起彼伏的跺脚声里,随后他的声音小下去,停止了,学生们发现我父亲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一处,或者窗外,或者墙壁,或者某个学生的脸、脖子——他走神了。我父亲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走神儿,他突出的门牙向外伸着,一副魂飞魄散的样子……等过上一会儿会突然地打个冷战,眼神开始转动,继续他刚才的话题。尽管我父亲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走神儿,但似乎从来没有因此找不上话头儿,忘了自己刚讲的是什么,他的学生们对此大为惊讶。他们在我父亲走神儿的时候也跟着屏住呼吸,期待我父亲出错,然后哄堂大笑,给我父亲一个难堪——可我父亲总是让他们失望。我父亲一走神儿,他们就窃窃私语,“诗人了”。(《乡村诗人札记》) 他带领他的学生,“x—i—an——现,y—u—an——元,t—ang——堂……”我父亲的声音有些发颤。在豆子的认真模仿中,他夸大了我父亲的紧张,用力地颤抖着,仿佛刚从冰窟里被捞出来的一个人在那里簌簌发抖。距离越来越近。我父亲终于碰到了那个字,那个让他闹出了大笑话的字——“免”。就是这个“免”字,我父亲念出了拼音“m—i—an”,他突然发现,他在黑板上写下的并不是“免”而是“兔”!怎么会这样!紧张,将我父亲大脑里绷紧的弦拉断了,他竟然脱口念出“兔”!连贯起来,他是这样念的:“m—i—an——兔!”他把“兔”咬得清脆、生硬,全班的学生——那些浑身发痒的猴子们立刻发出了哄堂大笑,他们笑得前仰后合,花枝乱颤,上气不接下气,就连那些严肃的听课老师们也跟着笑了起来——只剩下我的父亲,他手脚多余地晾在那里。(《乡村诗人札记》) 丁西没有答话,而是把目光转向梁世平:他更有经验,尤其是和地府人员打交道的经验。梁世平想了想,他接受了建议:这样,你给我出个证明,证明你们没有出错。这样可以吧?——不行。声音是从后面传来的,丁西愣了一下,然后转过身子:是那个麻脸。此时,那张麻脸阴得可怕,头上、身上湿淋淋的,仿佛经过了一场暴雨。 为什么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你为什么说不行?因为我没有错误,我是按照规章来办的,连半点纰漏都没有,所以这个证明不能出,用不着。 说着,那张麻脸转向里面的人,把公文夹递过去,完全漠视着丁西的存在。丁西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抖着,抖得厉害。(《丁西,和他的死亡》) 名家推荐: 李浩的小说不仅有精确的技术,还有狠忍阴鸷的力量,能够迫近事物的核心,专注“死的艰难”和“生的艰辛”,对人的生活状态提出存在意义的质询,属于“七十年代人”写作的又一类型。 ——李敬泽 李浩有着先锋且纯粹的叙事态度,轻盈又多变的叙事技巧,有着深广的思考与有趣的表达,他是我始终保有敬意的同代小说家。 ——计文君 假若从代际的观念出发考察当下中国文坛,你就不难发现,在那批越来越引人注目的70后作家中,李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视为一种带有鲜明另类色彩的存在。李浩的另类色彩,一方面体现为他对于先锋写作立场的一贯坚持,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他对于小说写作一种自觉的理性思考。 ——王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