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文事探旧
ISBN: 9787549638161
龚明德,一九五三年七月生于湖北省南漳县乡下一个世代务农之家,自十六岁起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员,其间有二十五年投身出版工作。回归教职后服务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一直以一手旧书、旧报刊甚或手迹件等为原料业余研写,侧重侦探五四后三十多年中国文坛之人事真相实况,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福尔摩斯”。主要著作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修改笺评》《新文学散札《旧时文事》《书生清趣》《昨日书香》《旧日笺 民国文人书信考》等十余部。
为姐夫徐志摩办签证 在二〇〇五年十一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印行的《徐志摩图传》中见到一封徐志摩写于一九二一年的书信手迹,该信除了内容重要,连所用笺纸也值得细究,但却未编入迟至二〇二〇年五月才印行的《徐志摩墨迹(增补本)》中,不免有点儿遗憾。像徐志摩这类经典作家,其文献性质的书信,只有见到了手迹,才敢完全相信,因为当年书信的初始形态本来就是手迹。 这封书信,抬头的“子坚”是徐志摩妻弟张嘉莹的字。补加了标点符号的此信,依原貌格式释文如下。 子坚我兄: 护照已到,至感代劳。德波竟厚颜逼费,破例是何居心?穷斯为滥,料谅此也。承垫费,迟日即寄。佛城天气亦不见佳,晨夕雾霾兼多雨雾。春来如此,甚非始料。费吐奇遇此间竟不可得,益令萦念罗马。幼仪已安抵德京,有电来报,可弗记念。 此候 日安 志摩敬复五月二日 这封一百多字的短信,是徐志摩收到其妻张幼仪的弟弟张嘉莹“代劳”办理并寄来“护照”后的“敬复”。参照《徐志摩图传》的说明和信中叙述,留学法国巴黎的张嘉莹,应该是遵照姐夫徐志摩来信所示,在德国和波兰驻巴黎有关机构“代劳”替徐志摩办理途经当时的苏联返回中国的“护照”。但麻烦的是,“德波”两国的有关机构办理护照“竟厚颜逼费”,也就是讨要高价,弄得只好先由“代劳”者徐志摩的妻弟张嘉莹“垫费”。“穷斯为滥,料谅此也”,有点儿像指责“德波”两国办“护照”处所有失规范的滥局。但再读下面一句“承垫费,迟日即寄”,又觉得以上八个字的“穷斯为滥,料谅此也”又像是徐志摩状述自己的穷酸,说自己存妻弟处的费用太少,请其原谅。“迟日即寄”,是对妻弟表态说“你帮我垫支的办理护照的费用,稍晚几天就汇款”。 再往下徐志摩谈“佛城天气”,坐实他这时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而且这年“春来”至今一直就在这里。“费吐奇遇”是意大利语,含义是“加鸡蛋的面制品”。因为罗马那地方随处可见“费吐奇遇”即“加鸡蛋的面制品”,导致徐志摩“益令萦念”在罗马时的生活方便。 书信正文最后的“幼仪已安抵德京,有电来报”,证实这封信的写作年份就是张幼仪赴德留学的一九二一年。也证实了徐志摩送张幼仪上了开赴“德京”柏林的车后,即返回“佛城”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广西民族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印行的五卷本《徐志摩全集》第五卷所附曾庆瑞撰写的《新编徐志摩年谱》中,所载录的“秋张幼仪一人赴德国柏林求学,徐志摩陪送到柏林,不久返回伦敦”,要依据这封书信的现场细节记录改订。因为,徐志摩该信已经明白地证实了张幼仪赴德求学是这年的四月底即春末,同时也没有发生“徐志摩陪送到柏林,不久返回伦敦”的事。史实是: 张幼仪“安抵德京”后“有电来报”,徐志摩再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写信寄到法国巴黎通报给张嘉莹的。 细赏该信黑白手迹件,看到笺纸右侧有“叔华”的签名,就在“志摩”署名的下方。肯定地说,这封信凌叔华没有参与署名或写作。反复观摩,原来此信所使用的笺纸是凌叔华绘图后印制的彩笺。这就把徐志摩与凌叔华的交往朝前挪移了好多年,至少证实了徐志摩在一九二一年五月已经在使用凌叔华绘图的批量印刷的彩笺了 龚明德的治学方法是史料先行,文献优先,问题无论大小,均由文献发现问题,再由史料解决,言必有据,不发蹈空之论;他的文章,无论长短,都经得起时间考验。史料之外,明德兄也颇讲究文体,他用掌故笔记体写新文学研究文章,为学术研究保存了旺盛的生命力。——谢泳 龚明德的选择和坚守显得特别可敬与可贵。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独特切入视角和独特贡献,也已获得越来越多同行的公认。“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福尔摩斯”,这美誉可不是凭空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