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人生(新编胡适文选)

学问与人生(新编胡适文选)
作者: 胡适|编者:耿云志//宋广波
出版社: 外语教研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学问与人生(新编胡适文选)
ISBN: 9787513515610

作者简介

胡适(1**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徽州绩溪人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胡适*记》《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齐白石年谱》《先秦名学史》等。

内容简介

***没有根据而又*有毒害的妖言是讥贬西洋 文明为唯物的(Materialistic),而尊崇东方文明为精 神的(Spiritual)。这本是很老的见解,在**却有 新兴的气象。从前东方民族*了西洋民族的压迫,往 往用这种见解来解嘲,来安慰自己。近几年来,欧洲 大战的影响使一部分的西洋人对于近世科学的文化起 一种厌倦的反感,所以我们时时听见西洋学者有崇拜 东方的精神文明的议论。这种议论,本来只是一时的 病态的心理,却正,投合东方民族的夸大狂;东方的 旧势力就因此增加了不少的气焰。 我们不愿 “开倒车”的少年人对于这个问题不能没 有一种**的见解,不能没有一种鲜明的表示。 现在高谈“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人,往往 没有共同的标准做讨论的基础,故只能作文字上或表 面上的争论,而不能有根本的了解。我想提出几个基 本观念来做讨论的标准。 **,文明(Civilization)是一个民族应付他 的环境的总成绩。 第二,文化(Culture)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 的方式。 第三,凡一种文明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 物质的(Material),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 一是精神的(Spiritual),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 ,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部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 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_种文明是精神的,也没有一 种文明单是物质的。 我想这三个观念是不须详细说明的,是研究这个 问题的人都可以承认的。一只瓦盆和一只铁铸的大蒸 汽炉,一只舢板船和一只大汽船,一部单轮小车和一 辆电力街车,都是人的智慧利用自然界的质力制造出 来的文明。同有物质的基础,同有人类的心思才智。 这里面只有个精粗巧拙的程度上的差异,却没有根本 上的小同。蒸汽铁炉固然不必笑瓦盆的幼稚,单轮小 车上的人也*不配自夸他的精神的文明。而轻视电车 上人的物质的文明。 因为一切文明都少不了物质的表现,所以“物质 的文明”(Material Civilization)一个名词不应该 有什么讥贬的涵义。我们说一部摩托车是一一种物质 的文明,不过单指他的物质的形体;其实一部摩托车 所代表的人类的心思智慧决不亚于一首诗所代表的心 思智慧。所以“物质的文明”不是和“精神的文明” 反对的一个贬词,我们可以不讨论。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1)什么叫做“唯物的文 明”(MaterialisticCivilization),(2)西洋现代 文明是不是唯物的文明。 崇拜所谓东方精神文明的人说,西洋近代文明偏 重物质上和肉体上的享*,而略视心灵上与精神上的 要求,所以是唯物的文明。我们先要指出这种议论含 有灵肉冲突的成见,我们认为错误的成见。我们深信 ,精神的文明必须建筑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提高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