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时代美德一字经

勤/时代美德一字经
作者: 刘喜珍|主编:焦国成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5.20
折扣购买: 勤/时代美德一字经
ISBN: 9787201076584

作者简介

焦国成,1957年8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曾获 筹四层“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跨世纪中青年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伦理学、中国伦理思想史、中西伦理学比较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人我关系论》、《中国伦理学通论》、《传统伦理及其现代价值》、《公民道德论》(主编)、《德治中国——中国以德治国史鉴》(主编)、《中西人生哲学比论》(合著)等。

内容简介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要想求 得真知,必须安定身心、潜心钻研。懒散怠慢则不能励精图治,冒险 妄为则不能陶冶情性。一个人的才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积 累,除了狠下苦功,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可以增长才能,并学有所成。 勤学敬业是学有所长、业有所兴的前提条件,而精益求精则是 成就一番功业必不可少的内在功夫。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对学问与 技艺的追求好了还求更好、永无止境。《诗经·国风·卫风》写道:“有 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与琢磨都是讲学习与修业要深 入探究、反复思考。《尔雅,释器》解释道:“骨谓之切,象谓之蹉,玉谓 之琢,石谓之磨。”《尔雅,释训》云:“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 自 修也。”对此,南宋朱熹注解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 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颜之推是我国 南北朝时著名的教育家,他说:“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 乎!”又说:“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 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 议经书。”可见,勤奋不仅是对读书人的要求,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各 行各业的人都要发奋努力、苦钻业务;浅尝辄止则半途而废。 有这样一个故事。隐峰师从马祖禅师三年,自以为得道,于是告 别马祖,准备到石头禅师那里试一试禅道。马祖看他有些心浮气躁, 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隐峰不以为然。他一到石头禅师处,就 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石头禅师看都 没看他一眼,两眼朝上说:“苍天!苍天!”“苍天”表示自性的虚空。隐 峰无言以对,只好回到马祖那里。马祖得知事情的始末,对隐峰说: “你再去问问,等石头禅师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隐峰如获至 宝,心想:你石头用“苍天”表示虚空,到底还有文字:而我用“嘘嘘” 表虚空,不沾文字,岂不妙哉!于是他自信满满地来到了石头禅师 处,绕法座一圈后,问了同样的问题,岂料石头禅师先朝他“嘘嘘”两 声,这让隐峰措手不及,他惊呆了,当初的自满傲慢一扫而空。隐峰 丧气而归,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悉听教诲。半桶水摇晃得厉 害,而满满一桶水则稳稳当当。隐峰初闻禅道便自鸣得意,结果碰壁 而归,如果他谙熟精益求精之道,定能悟得禅道之精妙。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