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80
折扣购买: 巴黎的世界
ISBN: 9787308250870
伦敦内城的面积为321 平方公里,马德里版图达 607平方公里,莫斯科更 是纵横879平方公里。相 比之下,巴黎的确是一个 小城市,方圆不过87平方 公里,即使算上布洛涅森 林和文森森林,也只勉强 可及105平方公里,着实 令人为之一叹的小巧。 然而,巴黎的居住密 度却居高不下。2009年 ,每平方公里竞容纳了 21200名居民,若剔除郊 外的森林面积,这一数字 更是高达25700人。事实 上,巴黎的人口已经有所 减少,上述两个数值在 1954年曾分别为27100人 和32800人。相较之下, 1982年时伦敦每平方公 里的居民不足8000人, 莫斯科亦不及10000人。 这种居住的密集度,唯有 一些非洲和亚洲城市才能 出其右。 巴黎的独特之处,并 非仅仅体现在其居住密度 的数字上,更在于其最繁 华稠密的街区皆聚集在这 个都市圈的中心地带。不 同于伦敦、东京或莫斯科 等城市,那里的居民均匀 分布如漫天繁星;巴黎的 居民则汇聚如一片银河, 只在其郊区市镇呈现出更 为分散的居住格局。就像 在纽约,曼哈顿区以每平 方公里24200人的高密度 居住环境,呈现出类似的 图景。尤其是,在大巴黎 这个都市圈里,人口最为 密集的区域恰好与城市的 行政边界重叠,这无疑强 化了巴黎城区和郊区之间 的分野,也深刻影响着人 们对首都的观感:在这个 总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 的大巴黎都市圈,居于内 圈的巴黎城区俨然是一个 超级中心。[巴黎城市规 划工作室(Jean-Marie ,1987);法国国家统 计和经济研究所2010年 人口普查] 在社会保障性住房群 、体育设施群和环城大道 的勾勒下,巴黎城区的边 界呈现出清晰的图景,它 们占据了拆除梯也尔城墙 后腾出的土地。因此,城 市的完整性在景观中得到 了有力的体现。在这一轮 廓内,不同社会阶层、年 龄层、职业和种族的人们 共处、交织和相遇。社会 的藩篱,纵然在城市里投 下了阴影,但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依旧源源不绝。 那种人山人海的繁盛 ,甚至有些混乱的氛围, 往往掩盖了城市结构的隐 约脉络。然而,一些显而 易见的地标,已构成巴黎 人心中的集体地理图景, 仿佛无声的地图,默默指 引着每一个巴黎人的脚步 。 巴黎的蜗牛式分区 巴黎的20个区呈螺旋 状排布,宛如一幅映射权 力中心的画卷,又似一曲 螺旋之音,倾诉着权力的 轨迹。沿着这条螺旋路线 ,可以从第一区一直走到 二十区,逐渐远离这座都 市的心脏(见图1-1)。 我们从右岸的古老中 心区启程,踏足第一区的 中央市场,从这个历史悠 久的市集,漫步到第四区 的市政厅,这便是螺旋的 第一圈。然后越过塞纳河 ,经过左岸的索邦大学所 在的拉丁区和圣日耳曼德 佩区,就走过了第五区和 第六区。第七区曾是圣日 耳曼郊区,是昔日的边缘 之地,自17世纪占领蔬菜 园地和修道院的土地而来 。这个区域最初是为贵族 而设的,但在大革命后成 为民主的根据地——国民 议会和诸多部委均设于此 。再次越过塞纳河回到右 岸,踏足第八区的圣奥诺 雷郊区街和香榭丽舍大街 。这是政治权力的所在, 拥有总统府和内政部,同 时也是商业和金融的核心 之地。接下来的第九区, 则是巴黎昔日的商业和财 富中心。第十区和十一区 以前是工人阶级社区和工 业区,而今正逐渐演变为 中产阶级精英之地。 从十二区到二十区, 构成了螺旋的最外圈,这 里是城市的边缘区域,由 各种档次的居住区组成。 从南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区域开始,延伸至西 部上流社会的高贵社区, 最终结束于东北部巴黎最 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聚集 区。 在巴黎这个螺旋状蜗 牛壳上,每个区的编号占 据其中的一节,喻示着社 会环境、标志性建筑以及 各自的功能和特色。每位 巴黎人都会根据这个区划 来构建自己对首都的印象 ,即使并不熟知任意两区 之间的相对位置,他们却 深谙每个编号所代表的社 会象征意义:居住在第七 区,与居住在十九区,其 意义截然不同。居住在风 景如画的社区抑或熙熙攘 攘的社区,早已成为社会 身份的象征。商铺亦然, 企业亦然——在巴贝斯大 道上,难以想象存在一家 高级时装店;而在蒙田大 街上,又何来清真肉铺的 一席之地?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