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作者: (英)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译者:孙艳萍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20.20
折扣购买: 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ISBN: 75426227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八章 神话化的历史与戏剧 事实是如何“融入神话中的”?“刺杀僭主者”的传说生动地说明了这 一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神话的非定形阶段和虚构阶段。修昔底德警惕地防 范着虚构,但并不反对通过艺术形式加工神话,这一点可以通过波桑尼阿斯 (PalJsanias)戏剧化的传说来证明。 这部历史的外在形式显示出它对悲剧的刻意模仿;而且在技巧建构和心 理方面也模仿了埃斯库罗斯的戏剧。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结构介于纯象征主义 与现实主义之间。表演分成两个层面:歌词——超自然的和普遍的;对白— —人类的和特殊的。人物是高度抽象的,与人格化的符号毫无区别。修昔底 德著作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悲剧的反语出现于两个层面的分离时期。埃斯库 罗斯戏剧中某些僵化的台词;与修昔底德著作中的一些演说辞进行对比。 第九章 诱惑女神 克里昂与另一个故事情节(在这一情节中,雅典是主角)的联系进一步触 及到了埃斯库罗斯的戏剧心理。在埃斯库罗斯那里,悲剧激情既是外部超自 然的力量,也是当事人头脑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这种处理方式,戏剧中 的分工问题得以解决。神灵附体的思想;激情是神派来的内心诱惑者;诱惑 也来自外部,具体体现在另一个人,如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身上 。举例说明:米太亚德(Miltiades)在帕罗斯(Paros),波桑尼阿斯在普拉提 亚(Plataea)。另一种诱惑人的致命激情——希望,则具体体现在克里昂身 上。当雅典正因命运女神在派罗斯的眷顾而陶醉之时,克里昂在此充当着诱 惑女神的角色。 第十章 与米洛斯人的对话 这篇对话(在本书中作了概括,并附有狄奥尼修斯的评论)想表达一种病 态心理——傲慢和愚昧——在这篇对话中,雅典投票表决是否对米洛斯人进 行大屠杀,此时恰恰是在西西里远征之前。修昔底德忽视了亚西比德(Alcib iades)在这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第十一章 幼狮 修昔底德对亚西比德的看法是神话式的,这可以通过亚西比德的首次出 场看出来。根据传说,大流士(Darkls)和薛西斯(Xerxes)在发动远征前夕受 到神灵的欺骗,欺骗女神(Apate)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雅典人在远征前夕也是 受到了厄杰斯塔人(Egestaeans)的欺骗。 第十二章 专制的厄洛斯 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和希罗多德的《历史》(七至九卷)表达出来的 教训在雅典身上得以重现。尼西阿斯就像阿尔达班(Artabanus);亚西比德 则像马多尼奥斯(Mardonius)和薛西斯。亚西比德和厄洛斯——专制的激情 。远征的开始与结束,神话式原因的链条至此终止。 第十三章 悲剧的激情 人类本性的悲剧理论开始了对命运的反抗,这首先要归功于外部的力量 。希望女神(Elpis)本来是一个破坏性神灵(Ker);厄洛斯也是如此。这些强 烈的情感首先侵入精灵的肌体(通过奥伦达的观念加以阐述)。精灵的持久存 在要归因于崇拜,而神话则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精灵后来臣服于完全人格化 的奥林匹斯众神;在悲剧理论的神话阶段,这些激情之神也成为“神之嫉妒 ”(Divine Jealousy)的使者。 修昔底德并不具备希罗多德的爱奥尼亚气质。他将埃斯库罗斯的理论理 性化,而不是理想化。当移除了神学因素后,剩下的东西本源上还是神话性 的。甚至欧里庇得斯(Euripides)仍然能感受到这些超自然性质的激情。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