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繁荣与危机)

中国银行业(繁荣与危机)
作者: 李国平
出版社: 厦门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中国银行业(繁荣与危机)
ISBN: 9787561548684

作者简介

李国平,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副教授。1997—2003年,先后获美国耶鲁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奖学金,在两校学习。曾在旧金山从事投资咨询。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投资银行学、法经济学等。已出版《行为金融学》、《揭秘高盛》、《推开金融之窗》等专译著六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等SSCI英文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十集纪录片《华尔街》学术顾问、总撰稿。目前参与中央电视台10集纪录片《货币》的制作。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gpli100

内容简介

2004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 海向出 席“国际金融协会2004年春季成员会议”的代表们解 释中国银 行改革的动因时说,中央下决心进行银行改革,既是 鉴于亚洲金 融危机的教训,也是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当时高达40% 至50%的 不良资产率的需要,同时也是转变国有大型企业经营 机制的需 要。周小川说,由于同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 很多人认为 银行已经差到没法维持的地步。 所谓不良贷款,也叫呆账,就是银行发放出去但 很可能或 者已确定无法收回的贷款。如果很多贷款收不回来, 成为呆账, 银行最终将破产。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的资金中,绝大 部分是从 别人那借来的,即储户的存款。储户把钱存入银行, 而银行把储 户的存款,作为贷款发放给借款人。按照现在的监管 标准,商业 银行的全部资金中,一般只有大约8%是银行自有的( 真正属于 银行自己的核心资本只有大约4%),也就是说,各商 业银行用 来赚钱的每100元资本中,只有8元钱是银行自己的, 其余的全 部是借来的,即储户的存款。因此,只要银行发放的 每100元贷 款中,有8元钱成为呆账,收不回来,银行自有的资 金就已经全 部亏损,银行事实上就已经破产。 为了防止破产,银行必须控制不良资产率,即必 须控制贷款 余额中不良资产的比率。国际公认的标准是,银行的 不良资产 率不能超过5%;一旦超过5%,银行就有倒闭的风险 。 2003年中国银行业开始改革,即改制上市。改制 上市以 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到底有多少, 并没有一个 正式的官方数据,而且很多数据相互矛盾。1999年前 后,外国 经济学家与媒体曾就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到底 有多少展 开过激烈的争论,并认为该比率高达50%左右。因此 ,国际社 会普遍认为,按照“破产就是资不抵债”这一标准, 中国的国有 银行事实上已经全部破产。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一 位前副行 长在美国旧金山曾说,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 25%。 2004年4月在上海“国际金融协会2004年春季成员会 议”上,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改制前不良资产率高达 40%至 50%。《中国证券报》2008年3月4日报道称,2002年 末,主要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6%。新华社2005年1月14 日报 道,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03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不 良贷款率 为20.4%,2004年年末为15.6%。 不管2004年以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与不良 资产总 额具体是多少,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不良贷款率很高 。按照5% 的不良资产率,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之高,足 够让它们破 产好几次。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