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98.80
折扣价: 53.40
折扣购买: 魔法象·阅读学园 艺术的童年
ISBN: 9787559856456
世界中心 孩子和艺术家住在同一 个国度。那个地方没有国界 ,变幻莫测。在那儿,词语 此起彼伏地冒出来,可以任 意组合、拆分;在那儿,猫 咪留下了它们神秘的微笑, 化作挂在树梢的一弯新月; 在那儿,所有东西都忘记了 自己原来的面貌,变换了用 途,添上了阴影,然后重新 分裂,形成新的形状。倒影 、薄雾与光线有如矿石一般 稳定,内容与形式互换位置 。总之,在这个国度里,一 切都可以再融合、再分解, 一切也自有道理,引人深思 。 在这个国度里行走多年 ,我就像那些游走于世界各 地的旅人,自然而然地遇到 一些志趣相投的孩子,我们 交换着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我为孩子们创作的故事书和 图画书,包括造型艺术作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 的。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 既不会停止,也不会倒流。 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作为大 人而存在,长大之前我们无 一例外都首先是个孩子。为 什么我们会忘记这个显而易 见的事实呢? 小时候,我们幻想着成 年人拥有的特权,迫不及待 地想要变成他们。在长大的 过程中,很多人头也不回, 毫无留恋地抛弃了儿童观看 世界的逻辑和方法。而且, 我们还体验到了因变化而带 来的满足感,以为自己获得 了那些梦寐以求的大人特权 。 有时候,机缘巧合促成 了怀疑的悄然萌发,有些孩 子会问:真的有必要不假思 索地抛弃属于自己的武器, 向着长大成人这个欲望飞奔 而去吗?我也曾经有过类似 的疑问。我发现,有些成年 人一点儿都不值得信赖,看 起来也很不幸福。他们不惜 斩断与童年的一切关联,以 近乎残忍的盲目来对待孩子 。幸运的是,也就是在这个 满是疑惑的时期,我决定成 为艺术家。当时我并不知道 ,这个抉择将出人意料地呵 护我的童真。 在成为艺术家之前,我 从来没有思考过童年。我是 否只有一个固定的童年概念 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不 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不可否 认,在不知不觉间,我的童 书创作揭示了我对童年的热 爱和思考。其实,我一开始 也不太了解童书,更没有想 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将发挥重 大作用。因为我并不是带着 确切的理念来创作,整个过 程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探索。 比如,我逐渐意识到,如果 创作意图清晰,童书的构思 可基于三个角度:父亲视角 、母亲视角和儿童视角。而 我的创作总是自然而然地倾 向后者,即儿童视角。 所谓父亲视角和母亲视 角,当然只是象征意义上的 ,与作者的性别,及其与孩 子的亲缘关系无关。我认为 ,父母视角旨在传播有关有 限世界的知识。在一定的时 空范围内,这部分知识是稳 定的,因而易于传播。一般 来说,拥有父亲视角的作者 关注抽象认知,拥有母亲视 角的作者则关注具象认知, 比如教授一切与身体有关的 知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如何穿衣、吃饭、刷牙、睡 觉,如何感知环境,懂得什 么是危险和疼痛,认识房子 、花园等日常环境。相比之 下,拥有父亲视角的作者则 展示家庭以外的广阔世界, 他们创作字典、百科全书、 科普读物和手册。 而我的创作视角,我称 之为“儿童的”。它与“父亲” “母亲”视角之区别在于它的 开放性。我认为,人类创作 虚构类作品,目的是给孩子 们提供探索、体验世界的方 法,扩大思辨、想象以及情 感天地,同时学会自我控制 。因此,童书创作并不仅仅 是撰写故事、塑造人物和彰 显风格,它还赋予了我宝贵 的机会,重现孩子看世界的 视角,尤其是他们眼中神秘 的成人世界。 住在仙女家 小时候,周围的小伙伴 没有一个读过书。直到上学 那一天,学校把课本借给我 们,我们才读到了人生的第 一本书。和其他所有东西一 样,书在那个年代是稀缺之 物。教母只有两本书,一本 是食谱,另一本是弥撒经书 。我们俩都格外珍惜它们。 况且,教母一向惜物敬事, 对书更是视若珍宝。和同时 代的很多女性一样,她喜欢 阅读关于心灵方面的书。对 于读书太少这件事,她是耿 耿于环,抱憾终身的。只要 一有机会,她就如饥似渴地 读书,并且熟记于心,虽然 这种机会寥寥无几。至于我 们这些顽童,晴天和下雪的 时候,我们玩耍的天地就是 大街小巷;下雨天时,我们 的玩耍天地则是桌底,我们 将之想象为禁止大人出入的 区域。 总之,我小的时候没读 过几本书,可是我并没有任 何遗憾,因为我拥有比书还 精彩一百倍的仙女教母。每 天黄昏时分,我就坐在她的 膝盖上听讲故事。就这样, 教母会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 格林童话,一直到夜色降临 ,故事里的巫婆被火烧死, 我们才起身开灯。有朝一日 ,这段坐在窗前、听讲故事 的记忆将在《弗隆和缪赛特 》(Flon-Flon&Musette) 里重现。毫无疑问,那是一 贫如洗的年代,但是我从来 没有感到想象力有任何欠缺 。相反的,我的记忆,尤其 童话记忆,都变成了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成为我 人生体验的根基。我渴望将 这些体验传递给下一代。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