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泳

裸泳
作者: (日)伊藤诗织|责编:程利盼|译者:匡轶歌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裸泳
ISBN: 9787521757958

作者简介

[日]伊藤诗织 影像记者,新闻短片与纪录片拍摄、制作者,作家。著作《黑箱》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2020年,伊藤诗织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内容简介

家为何物? “家”这个字,在你心目中意味着什么? 这或许是人生之中,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对旅途中偶然邂逅的陌生人,对我内心喜爱的人,在谈天说地的时分,尤其是把酒畅饮的一刻,它总会浮上心头。我一次次拿它来询问对方,但从来不曾问过自己的家人。 有人告诉我,家就在当下置身之处,也在魂牵梦系、心之所念的土地,更可以在任何自己唤之为“家”的地方。“确实如此啊!”我内心表示理解,行动上却始终在寻寻觅觅。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是从申请了高中的海外留学项目,离家之日起?还是在我年纪更小的时候,跑去邻居家玩(经常是未经邀请擅自登门),如同在自家一样开心,仿佛变成了邻家的小孩?也许多年来我不断摸索,一直试图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 即使在三十二岁的今天,我仍未放弃追寻。仔细想来,自打高中毕业后,我一直过着搬来搬去,不断从一处迁至另一处的“暂住生活”。后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于我而言能够在一个国家长期定居下来,还是平生头一回。 每次回到日本,用来临时落脚的事务所里,晚间打铺盖睡觉的地方都特别狭小。这时我便有了机会,可以在深夜跑去江之岛附近的海岸边散步。海面送来的凉风,与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风无异,令我感到安心。 一年前(二〇二〇年)的初夏,我在三十一岁生日当天,请朋友带我去海边散心。当时我们一路直达大矶町,不仅玩了水,还登上了丹沢山。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而滞留日本以后,我发自内心渴慕亲近大自然,尤其眷恋大海的气息。作为三十一岁生日纪念,我巨细无遗地开列了一张“遗愿清单”(类似“死前希望达成的n个愿望”),开篇第一条,我便写道:“希望住在能够望见大海的地方。”半年后,我怀着愈发急切难耐的心情,走入逗子海岸的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在那里发现了一套两居室公寓,居然能将富士山与大海同时尽收眼底,每月房租却只有十万日元!若是在东京,能遇到如此完美的房源,简直想都不敢想。尽管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我依然拍了板,“行,就它吧!”。随即,便搬去了叶山町。 搬家时间在二〇二〇年十二月。渴望亲近海水的我,穿上轻装潜水服,实现了冬季潜水梦(这段日子我的新梦想是成为一名海女),时不时扎个猛子,来次俯冲,或与友人燃起篝火,享受一场海滩烧烤。七个小时围着火堆相对而坐的结果,就是和喜欢的朋友交换了太多心里话,为了避免落入过度亲昵俗套的交往模式,我们有时不得不刻意分开几天降降温度。火焰的力量就是如此惊人! 自那以后的半年,我内心无数难以形诸言语的情绪激流与暗涌,悉数被大海收纳并调伏。现在,我已再次开始寻觅新的居所。当初计划从叶山町隔三岔五回趟东京市区,既可高效且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同时又能兼顾一种亲近自然的平衡生活,可惜,这份梦想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我来说,有些言之过早。待到醒悟这一点时,我已在拼命物色新住处。尽管沉浸于大自然的治愈力,但我依然怀念昔日呼朋唤友的日子,渴望住在繁华热闹的街区,要么随时出门游玩,要么忽逢三五好友突袭式地登门来访,要么去美食飘香的街上走走逛逛…… 最近个把月来,我把工作也晾在一旁,废寝忘食地看遍了一切可能到手的房源。但无论怎样孜孜以求,依然会有一无所获的时候。通常而言,这说明我内在的某个地方,必定存在一些自己需要直面的问题。如今我已多多少少意识到了这一点。 或许,我在为某些东西所苦——苦于打开网络,苦于面对那些诽谤中伤的话语。问题并不在于“家住哪里”。 于是,为了躲避这份痛苦,我寄身大自然,只会侧耳倾听极少数值得信赖之人的声音。实际上,既然从事着“传达真相”的工作,我本该敞开心扉,不设防、无保留地聆听来自各种人的声音。然而,为了能在日本硬起头皮待下去,我的身体建立了一套应对痛苦的防御机制。 如今,所有邮件往来一概是助手在帮我打理。不知从何时起,我甚至不再登录自己的邮箱。连社交软件LINE、MSN上喜爱的朋友们发来的消息,我也不再及时收启。智能手机于我来说,正沦为一个毫无存在意义的电子设备。 前几年,尚能前往海外的时候,我从物理上拉远了与日本的距离,也远离了日文生态下的毁谤、谩骂。在周遭没有人使用日语的环境里,我和伙伴们彼此讲着更忠实于直观感受的语言——英语。我也有心思好好工作。某些在日本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东西,在英文社会,却不再“普通”或“平常”。我内心生发出一种安全感,支持我坦然做自己。 走进中介公司,我提出想物色一套“具有开放感的房子”的需求,然而,“开放感”这东西,据中介说,标准因人而异。到头来,我只能靠自己,一连数日泡在租房网站上一页页地翻寻。我记得,在伦敦的英国国家剧院观看话剧《巨浪》时,主人公站立于舞台中央,口中高喊:“I am home!”(我就是家。) 所以“家”,究竟为何物呢? 一、日本 #MeToo 运动引导者伊藤诗织的首本散文随笔集,将自己的内心解剖给每一位愿意倾听她的读者,并特意撰写“致中国读者”的前言,向她涅槃重生之路上每一位鼓舞她,给她力量的中国读者致谢。 二、传达顽强、坚韧不拔的女性力量。网络利刃丑化她为“日本之耻”,但她却勇敢捍卫自己,坚韧直面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不被网络暴力的巨浪裹挟,最终赢得网络暴力案件的胜利,也成为激励了万千女性,披荆斩棘的勇敢者。 三、一位新闻行业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关注女性主义,关注民间疾苦,为弱势群体发声。在《裸泳》中,即便自己也深处负面消息的恶意旋涡中,伊藤诗织也一直坚持为诸多社会事件发声,关注非洲女性生存现状,也让社会上的更多面展露在人前,使更多的声音被大众听见,其求实和务实的态度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坚强女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