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驱动的潍坊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基于创新驱动的潍坊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作者: 周志霞 王 昆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0.30
折扣购买: 基于创新驱动的潍坊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ISBN: 9787516430132

作者简介

周志霞 山东潍坊人,管理学博士,潍坊学院教授,新西兰梅西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学改革示范项目1项,市级项目10余项;承担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改革政策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获得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若干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SSCI、CSSCI、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王昆 山东邹平人,工商管理硕士,潍坊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中级经济师。从事科技管理、区域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参与省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参与编制市级科技创新发展规划5个;发表论文近10篇。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经济增长的源泉,时代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各个国家及地区发展的重点,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一、技术创新与扩散 根据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28,1939)的技术创新理论,当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后,新技术必然会从创新企业和机构向社会逐步扩散,最终获得广泛使用。库兹涅茨(Kuznets)(1930)首次提出技术变革可能服从一条 S 形曲线 ,之后曼斯菲尔德(Mansfield)(1961)创造性地将传染原理和 Logistic 生长曲线运用于扩散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 S 形扩散数量模型,由此开创了对技术扩散问题的宏观、定量分析传统 ,后继学 者(Sharif,1981 ;Skiadas,1986 ;Chatierjee,1990 ;Mahajan,1990 ; Mary ellen,1991 ;Karshenas,1993)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模型。 技术扩散曲线,即技术创新的传播过程包含不同阶段(认知、说服、决策、实施与确认),而创新技术的采用者以时间为度量,可归为技术创新者、早期技术采用者、中期大多数采用者、后期大多数采用者、技术采用落后者五类 。以时间维度(X 轴)及技术使用者维度(Y 轴)为坐标,技术创新的传播过程呈现为明显的 S 形曲线, 即是从创新源头(新成果、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新知识)向四周(用户、企业、市场)传播与扩散的、相对独立的过程。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技术扩散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斯通(Stoneman)。国内许多文献研究认同技术扩散机制是由多种机制组成的,这些机制在扩散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如傅家骥(1992)和朱李鸣(1988)对技术扩散机制组成系统的研究,林毅夫(1994)提出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概念,张维迎(2004)提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哈维茨(1972)提出的激励相容概念,大大拓宽了对技术扩散机制设计的理论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将技术扩散置于所处环境中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张国方等(2002)、郭锋等(2006)、李平(2007)、张然斌等(2007)、王莹(2008)、邓衢文(2010)等学者分别从网络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国际技术扩散、技术需求方、生态产业链等角度分析了技术扩散机制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和作用 。 二、企业创新活动 继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理论之后,经济学家沃尔什和泽赫菲尔德(R. Rothwell & W. Zegveld,1985)、弗里曼(C. Freeman,1982)等相继构建了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Ⅰ和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Ⅱ,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内生过程中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效应。 在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中,企业家是新技术创新的活动主体,外生的科学与发明通过企业家的开发作用于创新活动,影响市场结构的变化,创新利润或亏损均由企业家承担。 在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Ⅱ中,新技术创新的主体被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所取代,外生的科学技术通过企业研发活动转化为内生的科学技术,并被投入创新性投资管理过程当中,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模式,继而影响到市场结构的变化,而技术创新的利润或亏损反馈到投资管理及企业研发活动中,并最终回馈到外生的科学技术中,周而复始,形成创新的原动力。 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型将供给激励政策作为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重点,突出了内生技术知识与外生技术知识的相互反馈,但其局限点在于将技术创新过程限定为自上而下(由企业家到市场)的单向流程,没能深入反映技术创新活动与市场销售活动的双向反馈。 本书系统梳理了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演绎与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潍坊乡村振兴的建设重点与路径建议,为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文明富裕提供了实践借鉴与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