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4)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4)
作者: 编者:于漪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4)
ISBN: 978754445292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十六、未来(说真话之五)——随想录八十三 巴金 客人来访,闲谈中我说明自己的主张:“鼓舞人 前进的是希望,而不是失望。”客人就说:“那么我 们是不是把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都深深埋葬,多谈谈美 满的未来?!” 于是我们畅谈美满的未来,谈了一个晚上。客人 告辞,我回到寝室,一进门便看见壁炉架上萧珊的照 片,她的骨灰盒在床前五斗柜上面。它们告诉我曾经 发生过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萧珊逝世整整十年了。说实话,我想到她的时候 并不多,但要我忘记我在《怀念萧珊》中讲过的那些 事,恐怕也难办到。有人以为做一两次报告,做一点 思想工作,就可以使人忘记一些事情,我不大相信。 我记得南宋诗人陆游的几首诗,《钗头凤》的故事知 道的人很多,诗人在四十年以后“犹吊遗踪一泫然” ,而且想起了四十三年前的往事,还要“断肠”。那 么我偶尔怀念亡妻写短文说断肠之情,也是可以理解 的吧。我不是在散布失望的情绪,我的文章不是“伤 痕文学”。也没有人说陆游的诗是“伤痕文学”。陆 游不但有伤痕,而且他的伤痕一直在流血,他有一些 好诗就是用这血写成的。七百多年以后,我在法国一 位学哲学的中国同学那里读了这些诗②,过了五十几 年还没有忘记,不用翻书就可以默写出来。我默念这 些诗,诗人的痛苦和悲伤打动我的心,我难过,我同 情,我思索,但是我从未感到绝望或者失望。人们的 幸福生活给破坏了,就应当保卫它。看见人们受苦, 就会感到助人为乐。生活的安排不合理,就要改变它 。看够了人间的苦难,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从伤痕里滴下来的血一直是给我点燃希望的火种。通 过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创作实践,我认为即使不写满 园春色的美景,也能鼓舞人心;反过来说,纵然成天 大做一切都好的美梦,也产生不了良好的效果。 据我看,最好是讲真话。有病治病;无病就不要 吃药。 要谈未来,当然可以。谈美满的未来,也可以。 把未来设想得十分美满,谁也干涉不了,因为每个人 都有未来,而且都可以为自己的未来作各种的努力。 未来就像一件有可塑性的东西,可以由自己努力把它 塑成不同的形状。当然这也不那么容易。不过努力总 会产生效果,好的方面的努力就有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产生希望的是努力,是向上、向前的努力,而不是 豪言壮语。 客人不同意我这种“说法”。他说:“多讲些豪 言壮语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鼓舞士气嘛。” 我听过数不清的豪言壮语,我看过数不清的万紫 千红的画图。初听初看时我感到精神振奋,可是多了 ,久了,我也就无动于衷了。我看,别人也是如此。 谁也不稀罕不兑现的支票。我不久前编自己的选集, 翻看了大部分的旧作,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从一九五。 到一九六六年十六年中间,我也写了那么多的豪言壮 语,我也绘了那么多的美丽图画,可是它们却迎来十 年的浩劫,弄得我遍体鳞伤。我更加惊奇的是大家都 在豪言壮语和万紫千红中生活过来,怎么那么多的人 一夜之间就由人变为兽,抓住自己的同胞“食肉寝皮 ”。我不明白,但是我想把问题弄清楚。最近遇见几 位朋友,谈起来他们都显得惊惶不安,承认“心有余 悸”。不能怪他们,给蛇咬伤的人看见绳子会心惊肉 跳。难道我就没有恐惧?我在《随想录》中不断地提 出问题,发表意见,正因为我有恐惧。不用说大家都 不愿意看见十年的悲剧再次上演,但是不弄清楚它的 来龙去脉,不把它的来路堵死,单靠念念咒语,签发 支票,谁也保证不了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再发生。难道 对于我们的未来中可能存在的这个阴影就可以撒手不 管?我既然害怕见到第二次的兽性大发作,那么为什 么要把自己的恐惧埋葬在心底?为什么不敢把心里话 老实地讲出来? 埋葬!忘记!有一个短时期我的确想忘记十年的 悲剧,但是偏偏忘记不了,即使求神念咒,也不管用 。于是我又念起陆游的诗。像陆游那样朝夕盼望“王 师北定中原”的爱国大诗人,对于奉母命离婚的“凡 人小事”一辈子也不曾忘记,那么对于长达十年使几 亿人受害的大灾难,谁又能够轻易忘记呢? 不忘记浩劫,不是为了折磨别人,而是为了保护 自己,为了保护我们的下一代。保护下一代,人人有 责任。保护自己呢,我经不起更大的折腾了。过去我 常想保护自己,却不理解“保护”的意义。保护自己 并非所谓明哲保身,见风转舵。保护自己应当是严格 要求自己,面对现实,认真思考。不要把真话隐藏起 来,随风向变来变去,变得连自己的面目也认不清楚 ,我这个惨痛的教训是够大的了。 十年的灾难,给我留下一身的伤痕。不管我如何 衰老,这创伤至今还像一根鞭子鞭策我带着分明的爱 憎奔赴未来。纵然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我也还有未来 ,而且我还有雄心壮志塑造自己的未来。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的年代早已过去,人们要听的是真话。我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想说真话?是不是敢说真话 ?无论如何,我不能躲避读者们的炯炯目光。 P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