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这个清朝太有意思了(第3卷顺治)
ISBN: 9787516824016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大明神算师:刘伯温》《凶猛的书生:洪秀全》《宋朝果然很有料》《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唐史》等。
宠冠三宫 如今,由于史料的严重泛滥,我们已经不知道董鄂妃的身份,以及她是怎么跟皇帝见面的了。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顺治皇帝看见她后,就跟他的父亲皇太极看见宸妃一样,他的眼睛,再也动不了了。 爱情,就是这样的神奇,且不讲道理。 从此以后,顺治玩命地恩宠董鄂妃,恩宠得让其他人瞠目结舌。 这些恩宠,主要有三。 第一,晋级快,瞬间晋级为“皇后”。 顺治跟董鄂妃结婚后,直接册封她为贤妃,让她起步就是一个妃。要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光绪皇帝最爱的珍妃入宫时,也不过是一个珍嫔,过了好久,才册封为“妃”。 没过多久,顺治皇帝就颁布了一道圣旨,让天下人都震惊不已。 原来,顺治皇帝册封董鄂为妃后,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册封她为皇贵妃,升迁之速,史上罕见。 这里,简单讲一下清朝后宫的制度。清朝规定,后宫的女人一共分八个等级,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其中,皇后一名,为中宫;皇贵妃一名,帮助皇后管理后宫;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固定人数。 如此一来,董鄂妃便成了后宫的“二号首脑”。且咱们都知道,顺治的皇后根本就是名存实亡,因此董鄂就是“皇后”了。 这个升级速度,只能用一步登天来形容了,足见顺治对其的宠爱之情。 第二,典礼极隆,特颁大赦恩诏。 董鄂妃册封皇贵妃的典礼非常隆重。知道的人,是皇帝册封了一个“侧福晋”;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册封皇后呢,可见当时典礼之隆重。 除了典礼隆重外,顺治竟然还颁布了一道大赦天下的圣旨,让大家都跟着一起高兴。 未来,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九朝,共册封了数十位皇贵妃(加上追封的),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大赦天下的诏书。可见,若不是皇帝极其宠爱董鄂妃,他根本不会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书,让大家一起高兴。 第三,破格定皇嗣,册封董鄂妃的儿子为“皇太子”。 顺治十四年(1657 年)十月初七,入宫一年后,董鄂妃不负众望,顺利产下一个皇子。顺治皇帝欣喜若狂,他公开宣称“这是朕的第一子”。跟皇太极一样,顺治暗示天下,说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接班人。 要知道,这个孩子根本不是顺治第一子。当时,顺治已经有了三个皇子了。然而,顺治不管这些,他就让这个孩子成为“第一子”,并让其当自己的皇位接班人。 同时,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够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顺治产生了废后的念头。他打算废除第二任皇后,让董鄂妃取而代之。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成为嫡子了,继承人地位就再也不能动摇了。然而,在群臣的强烈反对下,顺治没有废后,这让他颇为遗憾。 通过上面三件事情,我们就能看出顺治是多么宠爱董鄂妃。他给予了董鄂妃所有的宠爱,真正做到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孝庄等人眼中,这根本就是上一代人故事的翻版! 在这个故事中,顺治就是皇太极,董鄂妃就是宸妃,孝惠皇后则是另一个独守空房的孝庄。只不过,孝惠比孝庄更惨,孝庄再不济,还有一个儿子,而孝惠呢?她什么都没有…… 命运,就是这样的荒诞不经。此时此刻,孝庄看着这个儿子,思绪仿佛回到了数十年前,她甚至分不清楚,这到底是顺治的故事,还是皇太极的故事了。 因为,这两个故事的相似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看看皇太极的故事吧——迎娶爱妃,独宠一生,生下皇嗣,欣喜若狂。结果,皇嗣病逝,爱妃悲痛欲绝,香消玉殒。紧接着,皇帝不想苟活,随她而去。 看看顺治的故事吧——迎娶爱妃,独宠一生,生下皇嗣,欣喜若狂。结果,皇嗣病逝,爱妃悲痛欲绝,香消玉殒。紧接着,皇帝不想苟活,随她而去。 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故事,到底哪个是历史?哪个是现实?真是让人迷失了双眼,无从分辨。 一模一样的故事 前面讲过,崇德二年(1637 年),海兰珠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让皇太极欣喜不已。然而,可惜的是,这个皇子仅仅活了七个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就夭折了。 孩子的死,对宸妃打击很大,宸妃日夜哭泣,郁郁寡欢,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弱。四年后,即崇德六年(1641 年),宸妃病逝,享年仅三十三岁。 以上,是皇太极的故事。结果,顺治把这个故事重新完整地演绎了一遍,并且没有改变任何“剧情”。 顺治十四年(1657 年),董鄂妃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让顺治欣喜不已。结果,跟宸妃的苦命孩子一样,这个皇子仅仅活了四个月,连名字都没有起,就夭折了。 同样,孩子的死,对董鄂妃打击也很大。从此以后,董鄂妃日夜哭泣,郁郁寡欢,就此落下了病根,身体越来越弱。最终,跟宸妃一样,董鄂妃也香消玉殒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这样的结果,真可谓无语。 然而,史学家们通过考证,得到一个不太确定的事实。他们认为,宸妃的死,是自己悲痛所致;而董鄂妃的死,可能另有隐情。 如果我跟你说,董鄂妃是孝庄害死的,你信吗? 这个故事,是这么回事。 顺治十四年(1657 年)十月,董鄂妃生下一个皇子。结果,过了四个月,小皇子就病逝。 小皇子病逝后,董鄂妃郁郁寡欢,就此生病,只能卧在床上休息。就在她养病期间,孝庄却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要求移驾去几十里外的南苑养病,并命令所有妃嫔必须同去。 刚刚失去爱子且重病缠身的董鄂妃不得不起身,在数九隆冬的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随孝庄太后去南苑养病,并“朝夕侍奉,废寝忘食”。结果,在疗养了一段时间后,孝庄太后病好了,董鄂妃却因劳成疾,就此落下病根。 最终,在跟死神搏斗了三年后,董鄂妃香消玉殒,于顺治十七年(1660 年)八月病逝。 一些学者认为,董鄂妃之所以重病缠身,完全是孝庄故意使坏的结果。毕竟,南苑是皇家猎场,根本不是什么疗养之地,且孝庄太后实在是没有理由在寒冬时节去那里养病。除非孝庄太后是故意在整什么人,才会如此行事,让那个人去死。 当然,虽然这番话,有一定道理,但这毕竟是一些史学家的猜测罢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孝庄害死了董鄂妃。且孝庄若知道害死董鄂妃后,会把自己的儿子搭进去,估计她也不会这么干了。 在历史中,董鄂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因为史料匮乏,不得而知。毕竟,这是皇家最高等级的隐密之事,不可能有记录留下来。然而,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董鄂妃死后,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下场。 这个下场就是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他“竟至寻死觅活,不顾一切”。最终,伤心欲绝的皇帝竟然出家了。 在讲顺治皇帝最终结局前,先讲一下董鄂妃的结局。看看这位美女最后的归宿,以及顺治皇帝最后的疯狂。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他下令要给董鄂妃一个最豪华的葬礼,以告慰亡妻在天之灵。 于是,在顺治的悲痛下,大清王朝历史上最逾制的一场丧礼,就此展开。 这个丧礼的逾制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追封皇后,命人殉葬。 董鄂妃病逝后,悲痛欲绝的皇帝立刻下令,要追封她为皇后。她生前没有得到这个头衔,死后必须成为国母,这个没得商量。 愤怒的皇帝下令,谁敢不从?于是,短短两天之内,礼部就举行了追封典礼,册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 礼部的这个办事速度,可谓神速。当然,官员不快,也不行呀。若他们慢一点,恐怕自己就身首异处,去给董鄂妃殉葬了。 没错,是真的去殉葬。 董鄂妃死后,顺治竟然让生前伺候她的奴才们(三十多个宫女太监)全部去殉葬,去那个世界继续侍奉主子。在孝庄太后的劝说和群臣的反对下,顺治才打消了这个念头,饶了他们一命。 第二,皇太后要亲自主持这个葬礼,后宫嫔妃也要“悲痛无比”。 在董鄂妃的葬礼上,顺治下令,必须让皇太后来主持这个葬礼。之所以这样行事,史学家们猜测只有一个原因——顺治在泄愤,他要让这个“杀人凶手”到董鄂妃棺椁前忏悔,赎自己的罪。 当然,顺治到底为什么让孝庄太后来主持葬礼,由于史料匮乏,已经是一个千古之谜了。但所有的史料记载的结果是,对于这道圣旨,孝庄选择了抗命,但她还是给了皇帝一个面子。孝庄率领后宫所有嫔妃来观瞻董鄂妃的遗体,算是化解了双方的这段恩怨。 可能是没有达成目的,顺治就把愤怒发泄在了这些无辜的嫔妃,以及其他官员身上。顺治下令,所有的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及其家眷,都要来董鄂妃的棺椁前“哭临”。“哭临不哀者议处”,你哭得不到位,就治你的罪! 后来,在孝庄太后的劝说下,顺治才放了他们一马,没有治他们哭得不到位之罪。 第三,葬礼极其隆重,堪称古今未有之格局。 董鄂妃的葬礼上,顺治悲痛欲绝,他亲自写了一篇《行状》,来悼念亡妻。同时,顺治下令让大臣为董鄂氏编写传记,把她的事情永远记录下来。 就这样,董鄂妃又创造了一个历史,她是大清王朝第一个被编写传记的妃嫔。 其实,董鄂妃的这种“第一”,还有很多。 葬礼期间,顺治下令,董鄂妃的棺椁下葬时,抬棺的杠夫必须是满洲八旗二、三品的大臣。你身份低,都没有资格抬棺材。 要知道,除了董鄂妃以外,大清王朝没有第二个妃嫔享受过这种待遇。 抬棺的人都要如此高规格,这个葬礼的过程,也只能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了。 当时,由于满洲人刚刚入关,还采用火葬仪式。为了让董鄂妃风风光光羽化成仙,顺治下令,花费巨资,修建两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然后把董鄂妃的棺椁放进去,在这里停灵。 顺治命和尚日夜诵经,超度董鄂妃的亡灵。超结束后,顺治下令一把火烧掉这里的一切。董鄂妃的棺椁,那两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宫殿内富可敌国的陪葬品,全部付之一炬,一个不留。 如此盛况空前的葬礼,自然留下了很多惊人的记录。其中,“疯僧”茆溪森的记录最为详细,也最为生动无比。 景山启建大道场、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一百八员僧,日里铙钹喧天。黄昏烧钱施食,厨房库房,香灯净洁,大小官司员,上下人等,打鼓吹笛,手忙脚乱。念兹在兹,至恭至敬,专申供养董皇后。 ——《语录与顺治宫廷》 在完成了上述疯狂的举动后,董鄂妃化成了一缕青烟,离开人世,魂归西天了。为了能让这位亡妻安详去世,顺治可谓做到了极致。然而,不管顺治做什么,他也会痛心不已。 毕竟,在顺治的世界里,董鄂妃就是他的全部。如今,思者已死,生活将如何继续?爱人已逝,谁又能与他共度余生…… 罢了,罢了,既然这个世界没有了她,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不如遁入空门,了此一生。 就这样,顺治皇帝在悲痛欲绝的心情下,准备出家为僧了。虽然他这场皇帝出家的闹剧,以无疾而终而结束。但这件事情,却为他的人生谱写了最后一曲悲壮的挽歌。 ◆作者高产 作者之前出版过《宋朝果然很有料》系列、《一口气读完大汉史》《一口气读完大唐史》等等,纵横上下五千年,培养出一大批粉丝。 ◆考据严谨 虽然本套书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但是作者写作本书,可是花了大力气。翻遍《清史稿》《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全12册),所有史料皆有出处,野史正说,拨乱反正。 ◆幽默搞笑 作者张晓珉地道北京人,把历史书写成了段子。幽默段子比比皆是。例如,顺治出家,可真不是为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