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34.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
ISBN: 9787543897748
曾国藩,晚清名臣,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著有《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等作品。
四位老弟足下: 估计九弟的行程,这时应该是到家了。从在任丘 发了上封信后,直到**没接到第二封信,十分挂念 。不知一路上艰苦危险否?四弟、六弟参加院试,估 计这时应有信来,而信差久不见来,实在是翘首以盼 。 我身体和九弟在京时一样,总是为耳鸣而苦恼。 请教吴竹如,说是只有静养,不是药物所能解决的。 而近来应酬**比**多,我又性情浮躁,怎么能静 下来休养?打算搬进内城住,可以节省一半不必要往 返的路程,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房子。 我时时自悔自己的言行,可总不能改过自新。九 弟回老家以后,我定下刚*读经、柔*读史的计划。 可读着经常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现已用红笔 圈点过八本,虽然全都记不住,但比起去年读《前汉 书》,领会较深刻。九月十一*起在一起习功课的人 商定每次写一篇文章作一首诗,就在**申刻用白折 写好。我的文、诗都为大家所赞赏,然而我在八股文 方面无真才实学,虽然感谢各位先生的赞扬好意,实 则越听越觉得惭愧。等下次信差来,可带几篇课文回 家。我待在家里懒得为考核在职官作准备,就借此机 会练练笔头,或许也不至临场发慌吧。 吴竹如近*往来极密,来了就交谈一整天,说的 都是有关身心**的大道理。他说有个叫窦兰泉的人 (名坊,云南人),学问很有见解而又*是朴实。窦 也知道我,现在还没有机会见一面。竹如支持我搬进 城住,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当老师,倭艮峰先生、窦兰 泉先生可以为朋友,有师友推着,就是懦夫也会立志 。我想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必须用猛火煮, 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稍 有见识,也是从悟境中得来的。偶尔用功,也不过是 兴趣而已,就好比没开锅的汤,用慢火温着,会愈煮 愈不熟。于是急着想搬进城内,摒除一切杂事,从事 于克己之学。镜海、艮峰两先生也劝我快搬;而住在 城外的朋友,我也有几位是常想见面的,如邵蕙西、 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等。 蕙西说过:“‘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两 人颇有此风味。”每次见面就长谈舍不得离开。子序 的为人,我至今不能说出是好还是不好,但他的见识 *大也*精,曾教导我说:“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 好几口井而都不出水,为什么不看中一口,力求挖出 水来,而用之不竭呢?”这话正说到我的病根上。我 正是所谓挖井多但都不出水的那种人。 何子贞与我讲书法很谈得来,说我“真知大源, 断不可暴弃”。我常说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 ,就以书法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 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长短合 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 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写 字悠然自得发自内心的人,是得到了乐的韵意;写字 丝丝入扣转折合法的人,是得到了礼的含义。偶然与 子贞说到这些,子贞深深体会到是这样,并说他生平 所追求的,全在于这些。 陈岱云与我处处痛痒相关,这是九弟知道的。 写到此,接到家中来信。得悉四弟、六弟未得入 学,心情不好。科举功名,能否得到,是早是晚,这 也是由前世缘分定下的,丝毫不能勉强。我们读书, 只是为了两件事:一是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追求诚 实正直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以无愧于此生;二是 修习学业的事情,*守学习记忆诵读词章的方法,以 图自卫其身。增进道德的事一时难以说清,至于修业 以自强自立,吾请言之: 要想自强自立*重要的莫过于求生存了。农民、 工人、商人,这都是以劳力而求生存的入;士,则是 以“劳心”来求生存的。因此,人或者在朝廷做官, 或者在乡间教书,或者是管理民众的小吏,或者是出 谋划策的幕僚,不管是劳力还是劳心,都是兢兢业业 于他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够问心无愧地生活。科举功 名,是做官的阶梯,这也需要兢兢业业的精神,将来 才不至于尸位素餐,而后实至名归,获得功名,这才 问心无愧。科举能’不能中,这全是由老天爷做主, 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学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 主。我还没有见过学业高明,可总是不能生存的。农 民如果真是花力气种田,虽是饥荒年月也会有收获; 商人如果真有奇货可居,虽是行情不利也会买卖兴隆 ;士人如果真能精通其学业,谁见过终生不得科举功 名的呢?就算终生不能中举做官,又岂能没有别的路 可以谋生呢?故而只是担心自己的学业还不那么精通 。 想求精通学业,也没别的办法,也就是要专心致 志而已。俗话说:“艺多不养身”,就是说做学问不 专心一意。我挖了许多井却喝不到水,就是因为有不 专心致志的毛病,诸位弟弟总须力图专业。比如九弟 有志于书法,自然也不必别的一点都不学,但每天练 字的工夫,是断不可不提起精神来做的,如此随时随 事,都会有所感触省悟。四弟、六弟,我不知你们对 什么有兴趣?如果有志学习经书,则必须专守一经; 如果志在作制义,则必须专看一家文稿;如果志在作 古文,则必须看熟一家文集。作各体诗道理也一样, 作试帖也是如此,万不可以兼营并骛,那样则必会一 无所能。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以后写信来,诸弟若各有专*的学业,务须写明 告诉我。写得愈详细愈好,哪怕是长篇累牍也没关系 。这样我看了信,就能知道诸弟的志向与识见。凡是 专*一门的人,必有心得,也必能提出问题,各位弟 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一起 分析。书信写得很详明,则四千里外兄弟不啻共处一 室,这是何等的乐趣! 我生平于天地君亲师几伦中,只有兄弟一伦抱愧 *深。父亲把他所知道的尽可能教给了我,而我却不 能以我所知道的尽可能教给诸位弟弟,真是不孝之大 者也。九弟在京年余,进步不多,每一念及,无地自 容。以后给诸弟写信,总用此格纸,诸弟*好保留下 来,每年装订成册。这样的好处,千万不可忽略。诸 弟写信寄我,也*好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 谢果堂先生离京后,来过信并附诗二首。先生年 已六十有余,名望很高,与我见面,却能彼此倾心交 谈,分别后又拳拳不忘,可见老一辈爱才之心。现将 他的诗并我和的诗附阅,传播里中,使大家都知道这 位老先生是位大君子。 我有大铜尺一方,几次都没找到,是不是九弟带 回去了?往年寄回家的黄芽白菜籽,家里种了还好吗 ?在省城里已买下漆了吗?漆匠用的是谁?来信时还 请详告。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