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美绘版)/名师点评人生必读书

名人传(美绘版)/名师点评人生必读书
作者: (法)罗曼·罗兰|编者:邓敏华|总主编:邓敏华
出版社: 山东美术
原售价: 28.80
折扣价: 10.10
折扣购买: 名人传(美绘版)/名师点评人生必读书
ISBN: 978753304170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他身材矮小肥胖,看上去很健康,天生一副运动 家的体格。宽阔的脸庞呈现土红色,他的皮肤到晚年 才变成病态般的黄色,特别是冬日里,当他待在屋里 离田野远远的时候。他额角隆起,显得十分宽阔,一 头浓密得与众不同的黑发,好像从没有受过梳子的洗 礼,处处倒立,更甚于“梅杜萨头上的乱蛇”。一股 浓重的威力在他眼中燃烧着,这让所有与之谋面的人 感到震撼,但其问微妙的差别是大多数人所辨认不出 来的。因为从这双嵌在他深褐而惨烈的脸上的眼睛射 出的光芒粗犷而狂野,这让人们误将它本身的灰蓝认 作是黑色。平日里,这双眼睛细小而深陷,只有在高 兴或激愤的时候,它才张得大而有神,在眼眶中来回 地旋转,那才是它们思想真谛的绝妙反映。他的眼神 总是忧郁地凝望着天空,宽阔的鼻子显得短而方,竟 与狮子的长相无不相同。他的嘴巴细腻,但下唇显得 比上唇突出,结实的牙床仿佛连核桃都能咬破。他的 脸因左边下巴上的一个深深下陷的小窝而显出怪异的 不相称。就像莫舍勒斯所说的:“他的笑容美丽动人 ,谈吐间的神气显得可爱而令人愉悦。”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笑却不带任何愉悦的气息 ,它是粗犷而狂野的、丑陋的,而且时间极短——那 种笑来自于一个不习惯欢愉的人。他总是神情抑郁, 表现出“一种无药可救的忧伤”。在1825年,雷斯塔 伯曾经说过,当他见到“他柔情的眼睛和强烈的苦楚 ”时,他必须全力以赴才止得住眼泪。一年之后,在 一个酒店里,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偶然碰到他, 当时他正闭着眼睛,坐在屋里的一个角落里抽一支长 烟斗,这种习惯是他接近死亡时日积月累养成的。有 一个朋友对他说话,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小小的谈话 手册,脸上带着悲伤的微笑,接着像聋子似地用尖利 的嗓音教人家记下自己想说的话。他的脸色变幻无常 ,这种变化有时发生在他弹钢琴的时候,有时则发生 在他干一些其他事情的时候。他的这种面部表情的突 然变化,有时候,甚至让过路的人大吃一惊。“忽然 间他脸上的肌肉突起、血管鼓胀,粗犷而狂野的眼睛 变得更为恐怖,嘴唇颤抖,好像一个魔术师反被自己 招来的妖魔打败了一样”,那种表情是典型的莎士比 亚式的。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曾说他与“李尔王” 无不相同。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 生于一所位于科隆附近的波恩的破屋子的楼上,父亲 是一个男高音歌手,一个愚蠢而嗜酒如命的人。他的 母亲是一个厨子的女儿,曾经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 后和贝多芬的父亲结了婚。 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艰苦的,他没有享受过像莫 扎特那样温暖的家庭。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是 一次惨烈而残忍的战争。为了拓展他在音乐方面的天 分,父亲拿他当神童一样四处炫耀。从4岁起,他就 被迫一整天一整天地在钢琴前坐着,或是被关在屋里 和一架提琴待在一起,差点儿因繁重的工作而累死。 万分幸运的是,他还不至于对这门艺术产生永久的厌 恶感。为了促使贝多芬学习,父亲只能使用暴力。少 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每天都要为怎样 获得面包而作打算,这份重任对他来说来得实在太早 了些。11岁时,他成为戏院乐队的一员。当大提琴手 那年他刚满13岁。他所热爱的母亲在1789年去世了。 “对我她是多么慈爱,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多么 值得我爱戴呀!我有一个很好的母亲,我想没有人比 我更幸福。”她死于肺病,贝多芬经常怀疑他也患有 同样的疾病。他甚至经常性地感到肺部疼痛,还有残 忍得更甚于病魔的抑郁。17岁那年他成了家庭的支柱 ,担负着教育两个兄弟的重任。由于父亲酗酒成性, 无法支撑门户,他只得满心羞愧地向父亲提出让他退 休的要求——人家担心他父亲过度挥霍,把养老金交 给儿子领取。他的心灵因这些令人悲愤的事实而深深 受到创伤。后来他住在波恩的布罗伊宁一家那里,才 寻觅到了一个亲密的依靠。那是小他2岁的可爱的埃 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他向她教授音乐,引导她踏 上诗歌之路,她成为他童年时的伙伴,或许在他们之 间有过极为温馨的情意。后来埃莱奥诺雷特和韦格勒 医生结了婚,韦格勒也同贝多芬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他们之间那种纯真恬美的友情一直维系到最后,那是 在韦格勒、埃莱奥诺雷特和贝多芬往来的书信中看出 来的。当三人都步入晚年的时候,有着极为动人的情 爱,心灵上的年轻绝不比当年逊色。 尽管贝多芬有如此悲惨的童年,但他永远保持着 对这个时代以及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有一种柔情而悲凄 的回忆。他从波恩离开,去了维也纳,他却从来没有 将莱茵河畔的故乡遗忘。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 称呼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就像赋有人性 似的那样生动,仿佛一颗流淌着无数思想与力量的巨 大灵魂;况且莱茵流域中再不会有一个地方比得上细 致的波恩所具有的美丽、雄壮和温柔了,它浓阴密布 、鲜花遍地,受着河流的冲击与爱抚。贝多芬在这里 度过了他最初的20年。他那少年心中的梦境也在这里 形成了,——慵懒地洒满露水的草原、雾气笼罩下的 白杨、茂密的矮树丛、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岑寂 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村落、教堂、墓地,懒散地睁 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遥远望去,天空被蓝色的七 峰刻出严肃的侧影,古堡的废墟矗立在上面,显出一 些瘦削而怪异的轮廓。他以永远忠诚的心灵对待这片 故乡的热土,直到生命走到尽头,他想再见故园一面 的愿望总是不能实现。“我的故乡,我美丽的出生地 ,在我眼前始终是美丽动人的,那样的明亮,和我离 开它时是一模一样。” 波及整个欧洲的大革命爆发了,贝多芬的心被攫 住了。众多新的思想集中在波恩大学。1789年5月14 日,贝多芬进入了这所学校,跟著名的厄洛热·施奈 德学习德国文学,——他将是下届莱茵州的检察官。 当巴士底狱被攻陷的消息传到波恩的时候,施奈德站 在讲坛上,情绪高昂地朗诵了一首诗,激起了学生们 如痴如狂的热情。到了第二年,他又发表了一部革命 诗集。在预约者的名单中,有贝多芬和布罗伊宁的名 字。 当战争于1792年11月波及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 故乡,来到奥地利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居住。他在路上 碰到黑森军队正向法国进军。这时的他被爱国情绪鼓 舞着,在1796年与1797年两年内,他把弗里贝格的有 关战争的诗篇谱成乐章:一首是《行军曲》,另一首 为《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但他颂扬大革命的敌人 是徒劳的:大革命征服了世界,贝多芬也被征服了。 从1798年起,虽然英国和法国之问有着冲突,贝多芬 却仍和法国人有密切来往,如刚到维也纳的使馆的贝 尔纳多德。通过那些谈话,他拥护共和的情绪更加坚 定了,这股情绪的迅速发展可以在他往后的生活中看 得到。 施泰因豪泽这时期给他画的画像,把他当时的容 颜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幅像与贝多芬以后的肖像相比 ,与介朗的拿破仑画像之于别的拿破仑像一样,那张 严肃的面孔,燃烧着野心勃勃的波拿巴式的火焰。贝 多芬在画上显得非常年轻,他头颈因瘦削的、笔挺的 高领而僵直,一副高傲和紧张的神情。仿佛他很年轻 ,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他对自己很有信心。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