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中国古代城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作者: 王俊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城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ISBN: 978750448615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原始居民点一般是房屋及半地穴的组合,大都位 于较高且又靠近河、湖 水域的地段,因为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进入农业 社会后,居民点都在农 业区中,水也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 原始居民点一般也有防御设施,如围墙、水沟、 木栅栏等。一方面是为 了防御野兽的侵袭,同时也因为原始部落间经常发生 战争,这些设施可以有 效抵御外敌入侵。 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及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 余产品,随后逐渐产生 了私有制,开始进人奴隶制社会。剩余产品的交换开 始是不固定的,也无专 门职业的商人,传说的“日中为市,各易而退,各得 其所”就说明这种市和 后来村镇中的集市贸易相似。后来的交易范围扩大, 交易量也增大,就需要 固定的交易场所,这就是“市”,也产生了专门从事 商业交换的商人。同时也 从农业生产中分化出一些手工业者,这就是人类的第 二次劳动分工。 古代文献中常提到的邑,在卜辞中是巳,象形土 地和人民,即生产对象 和劳动力,可见邑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中国的邑有 时也称做市,称“有市 之邑”,这是指城市型居民点。 “城”是防御性设施,“市”是交易场所,“城 ”与“市”结合在一起就 是具有商业交换职能的有防御设施的居民点。这也说 明最初的城市就具有明 显的社会经济的特点。 古代文献中,“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 称“市井”。因为市一定 在居民点中,居民点中必然有井。有一种说法,每天 人们都要去井中打水, 顺便就在井边交换货物;也有一种说法,市附近必然 有井,在交换前要在井 中洗濯清洁,然后交换。 由于最早的城市是从农业居民点发展而来,所以 最早的城市集中在当时 农业发达的地区,如我国最早的城市就在当时农业较 发达的渭河及黄河中下 游地区。这种情况与古代的埃及、巴比伦等国是一致 的。 中国城市的起源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 说:“从罗马建城的传说 中可以看出,最初在这里定居的是由许多拉丁族(传 说有100个)联合而成 的一个部落……”传说公元前754至前。753年,罗慕 路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 城,并开创王政时代,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始形成奴 隶制国家。而雅典城邦 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奴隶制才逐渐形 成。这说明,西方世 界在氏族部落社会的末期就在筑城了。那么,中国是 在什么时候开始筑城 的呢? 1.中国在氏族社会末期就已开始筑城 考古发掘的河南省登封县王城岗城址遗迹,是迄 今发现最早的古城堡之 一,通过对王城岗出土木碳的碳一14测定的年代,为 距今4000±65年。有的 考古学家推断,它可能就是禹都王城。也有的考古学 家对此持否定意见,认 为这个城堡太小,城的夯土墙每边只有100米长,城 内又没有宫室遗迹,而 且根据达曼表将碳一14测定的年代作树轮校正后,为 距今4405±127年,要 早于夏代纪年(夏代纪年约为公元前21至16世纪),只 能说它是“一座筑有 防卫设施的一般的聚落遗址”。依照这个说法,中国 在氏族社会末期也开始筑 城了。那时城堡是为防备野兽伤害以及其他部落袭击 而筑的。 2.城市作为统治阶级堡垒是在奴隶社会开始的 据《世本》一书说:“鲧作城郭。”鲧是禹的父 亲,因此,在禹以前就已 经有城了,那正是处在氏族社会的末期。禹则处于从 氏族社会财产公有制向 奴隶社会财产私有制过渡的时期。私有制的产生,是 由于生产部门的分工, 如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 和农业的分离(第二次 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劳动 剩余(剩余产品),因而 形成了奴隶主占有阶级和奴隶这一被占有阶级的阶级 社会,随之产生了国家。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