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与治理机制研究](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30/14/20191030144747491.jpg)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7.10
折扣购买: 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与治理机制研究
ISBN: 9787302536543
第3章位置服务中隐私保护技术 “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就好比从消防龙头喝饮料。” ——[美国]迈克尔·卡珀 移动通信和可穿戴传感设备等智能位置感知终端的 普及,极大地推进了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事 、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积累形成价值巨大的 位置大数据。这些位置服务与位置大数据不仅为用户提 供了便捷的服务,同时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如 移动用户通过手机查询“离我*近的医院”同时驾车导 航实时的交通信息,这些包含用户位置的业务数据对于 第三方保险公司而言,可以通过对个体记录的分析,挖 掘出用户的健康状况、驾驶习惯以及风险偏好,进而为 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车险定价,从而改变传统群体平均风 险定价策略。尽管 LBS 为各类用户提供了诸多便捷服 务,但其对位置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也引发了隐私安全方 面的争论,*击者通过对用户具体位置或者运动轨迹的 分析,进而联系用户的生活习惯、工作背景可推断出用 户真实身份等诸多个人隐私信息,这使得用户对位置隐 私泄露感到担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 《2018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调查显示超 过七成用户担心位置服务可能导致自身隐私泄露。因此 ,如何在不侵犯位置隐私情况下为移动用户提供位置服 务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 从法律层面上看,隐私是一种权利,一种个人信息 不为别人所知的权利。隐私的内涵和外延,由于其本身 的动态发展以及人格权固有的开放性,而难以用简单、 统一的方式进行概括。隐私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私人的 生活领域免*他人侵扰。位置隐私作为一种信息隐私, 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其强调的是用户对 自己位置信息的掌控能力以及位置隐私权益的保护。值 得注意的是,在隐私敏感的位置服务消费中,用户位置 隐私的保护并不意味着服务提供商不能搜集用户位置信 息,而是处理用户位置信息时避免个体的可识别性,尤 其是当前大数据时代,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用户位置信 息挖掘与发布,容易造成用户个体敏感信息的泄露。 图31隐私敏感的位置服务权责示意图 从位置隐私侵权责任认定与抗辩事由来看(见图3 1),用户作为位置隐私的权益主体,在隐私侵犯与权益 保障上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在位置服务消费中,用户 通过“知情与同意”等格式合同形式获取服务提供商的 隐私保护承诺,并一次性让渡其位置信息所有权益获得 相应的信息服务。但是内容空泛、约束无力的隐私保护 声明无法满足用户“主观化”与“个性化”的隐私保护 需求,用户容易因身份、环境、应用甚至心情的不同而 改变隐私保护意识,而当前已有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主 要侧重于设计高强度的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忽略了隐私 保护中用户偏好和个性化需求问题。另外,LBS服务提 供商在搜集、处理用户的位置信息时,通常因为业务或 者利益关系,与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交易或者共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