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差
作者简介
岳韬,1976年生于上海,作家和商务培训师。毕业于复旦大学英文专业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人类学专业,曾在法新社上海分社、荷兰莱顿大学**处任职,现在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工作。从90年代初起,岳韬频繁在中外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作品。《红蟋蟀》是她的长篇小说**作,荷兰语版和英语版于2015年1月及11月相继推出。目前正在完成《红蟋蟀》续集。
内容简介
第二天苏珊·林果真给她带来一本自传,还是签名版 的。扉页上用金色签名笔画着龙腾虎跃的“Susan”。翻开 一页,白纸上是一句献语:“致马克·林。我的导师、朋 友、爱人。我的精神偶像。” “马克·林?”艾云问。 “我死去的丈夫。”苏珊说。 艾云不知道苏珊·林竟然还结过婚。这个马克·林引 起她极大的兴趣。当晚亚当睡后,她挑灯夜读,一拿起书 来就放不下手。 “我遇到一个相当好的列车员姑娘,”书这么开头, “2000年开春,我决定去**旅行。其实那并不是进藏的 好时候,因为三月份的**还相当冷,可是作为一个足不 出户的人,当时的我没有这些基本常识。幸运的是,我在 西行的火车上遇到个好列车员。她一路照顾我,连上厕所 也帮我。姑娘说为了平安起见,不要去**,游一下西宁 就行了。 “车停靠西宁站,她要帮我下车,可是我看到窗外的 天际线跟任何大城市并无区别,便坚持要再坐一站。她拿 我没办法,只好让我继续坐下去。我的票是到**的,她 不能将我撵下车。 “从西宁往西,一路海拔越来越高,植被越来越少, 人烟越来越稀。我从车窗外见到了青海湖。湛蓝的苍穹下 深邃无边的湖水,上面漂浮着未融化的冰块。我真想在那 儿跳下车,可是车声隆隆将我带到了格尔木。 “我在格尔木下了车,一个庄严的苏俄风格的车站, 房顶很高,冻得像个冰窟。走出车站,远处是昆仑山青黑 的影子。我心潮澎湃。周围有很多出租车和三轮,还有拉 客住宿的妇女们。我问一个女人哪里有民宿,女人说有, 便推着我往前走,结果我被推进一家小旅店。那天晚上, 两个男人冲进来把我身上的现金全抢走了——那女人肯定 是托儿。我那时候太单纯,从没听说过‘托儿’这个词。 “第二天退房后,我摇着轮椅游荡在格尔木街头。早 春,西部城市苍凉寒冷。我不想报警,报警*好的结果就 是让警察把我送回去。回家有什么意思呢?我是视死如归 出走的,可又不想连一个藏民也还没见到就成为路边的冻 死骨,于是我打算找一户善良的藏民收留我几天。一个三 轮车夫告诉我*近的藏民新村在两公里外。我摇了两公里 的轮椅,在*落前找到了藏民新村。说是藏民新村,不过 是乡间公路边泥地上两排藏式平房。家家户户关着门,没 有一点儿人气。夕阳从地平线上沉下去,周围倏地黑起来 。 “我一户一户去敲门,连问了好几户,不是话说不通 ,就是好像说通了,对方却摇摇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见到的一栋平顶白房子*阔气,主人能说相当流利 的汉语。他说有客房,但要一百块钱一个晚上。我*望了 ,哭着央求他行善。主人说,楼上住着个外国人,如果我 能向他借到钱,就让我住下。外国人叫马克·林,荷兰人 ,留着络腮胡和光头,身材高大、威风凛凛。 “**眼见到马克,我就知道跟他有生死之缘。他只 说几个粗浅的汉语词,我用中文跟他沟通不了,便用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