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编年史

爵士乐编年史
作者: [英] 默文·库克 著;吕中一 译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16.00
折扣购买: 爵士乐编年史
ISBN: 9787514620238

作者简介

默文·库克(Mervyn Cooke),钢琴家、作曲家,英国诺丁汉大学音乐教授。曾先后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多佛男子文法学校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接受教育,在国王学院获得了公开奖学金并完成了博士论文。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担任音乐研究员、研究主任。1993年到诺丁汉担任音乐讲师。在诺丁汉大学期间,兼任音乐系主任和文学院副院长。曾撰写和编辑过许多关于爵士乐历史、电影音乐和本杰明·布里顿的著作,如《爵士乐》(Jazz)、《世界电影音乐史》(A History of Film Music)等。 译者: 吕中一,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曾在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工作、生活多年,现居南京。

内容简介

2000— 新千年布鲁斯 欣赏爵士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爵士鉴赏月”活动在美国揭幕,流行的爵士歌手们走进爵士史上最广大的全球听众群体。 歌手上位 2002年老牌歌手佩姬·李逝世之际,轻快的流行歌声和大乐队伴奏的融合正重获新生。摇摆乐时代,佩姬在与本尼·古德曼(·84页)的合作中就已运用了这种融合,使她名声大噪。当代歌手们头脑精明,开发着古典乐与具有感染力的摇摆乐生生不息的商业潜能。 20世纪90年代小哈里·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的成功展现了旧时低吟歌手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依然不减当年,康尼克曾经常被拿来与这些低吟歌手作比较。但如今,其他的男歌手都利用西纳特拉的歌声捞取好处,“接招”合唱团(Take That)的歌星罗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甚至在专辑《摇摇领先》(Swing When You’re Winning,2001)中也与“蓝色眼睛”(Ol’Blue Eyes,西纳特拉的绰号)空灵的声音上演二重唱。这张畅销专辑也对艾灵顿公爵(·182页)、纳特·金·科尔(·125页)、乔治·格什温(·89页)等人的标准曲目进行了轻快的大乐队编排。在英国,超年轻的歌手、钢琴手杰米·卡勒姆(Jamie Cullum)也模仿西纳特拉的歌唱,不过曲库更广,包括吉米·亨德里克斯的音乐和原创音乐。卡勒姆的白金唱片《20来岁》(Twentysomething,2003)很快使他成为英国爵士史上的最佳销量乐手。同样著名的还有加拿大歌手米夏埃尔·布勃莱(Michael Bublé),另一位当代的低吟歌手,效仿西纳特拉的歌唱和舞台形象,也一直被人们与博比·达林(Bobby Darin)和托尼·本内特(Tony Bennett)作比较。 女性歌手比同类别的男性歌手更为成功。加拿大歌手、钢琴手黛安娜·克拉尔和美国歌手诺拉·琼斯(Norah Jones)的专辑取得了空前的销量,其中诺拉的《跟我远走高飞》(Come Away With Me,2003)在仅仅两年内就售出超过1700万张。如同某些男艺人一样,这些歌手经常受到负面评论,源于对商业成功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有时他们也遭到摒弃,称他们只会做一些爵士乐的表面功夫,据说主要是因为他们有限的即兴技巧或者肤浅的情感表达。不过,像卡勒姆一样,克拉尔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娴熟的硬波普钢琴乐手,同时在演唱上也拥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低音。她从标准曲目为主的常备曲库中走出,拥抱引人入胜的原创作品,尤其是和丈夫埃尔维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共同创作的曲目。 在斯堪的纳维亚,21世纪早期挪威歌手西耶·内尔高(Silje Nergaard)的专辑迅速登顶挪威的流行音乐榜,当然这是一个极小范围的现象。其他女歌手,如珍妮特·林德斯特伦(Jeanette Lindstrom)和塞西莉·诺德比(Cecilie Nordby),也在欧洲俘获了大量听众。在英国,继20世纪90年代受酷爵士影响的克莱尔·马丁(Claire Martin)的作品之后,克莱尔·蒂尔(Clare Teal)在索尼公司旗下的首张专辑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年该专辑紧随卡勒姆在英国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销量出色。与此同时,美国歌手卡桑德拉·威尔逊巩固了自己作为一名强大艺人的声望[最初她受到埃姆卑斯(M-Base)组合“以创造力成长”这一畅想的鼓舞],她以令人叹服的方式在爵士乐的布鲁斯与即兴传统中改造爵士唱法,拥有独特表现力的音色,可与早期最伟大的爵士女歌手媲美。 上升之路 爵士乐的非洲渊源以及传奇乐手们不断激励着年轻一代的音乐人。与此同时,帕特·梅思尼的创造力再次对传统观念发起挑战。 摩登大乐队 大乐队在摇摆乐时代(·71页)扮演了令人难忘的角色,为醉人的舞蹈向娱乐提供血液,在广播的黄金年代风靡全球。此后,这类合奏团在“二战”之后的紧缩年代命运急转直下。尽管如此,有两位乐队领袖执着于展现大乐队广泛的的音乐可能性,他们在20 世纪50年代、60年代持续领导忠实团结的大乐队组合。巴锡伯爵(·87页)乐队的音乐一直都有很深的布鲁斯渊源,他巧妙地吸收了节奏布鲁斯和摇滚乐等流行流派中常见的硬朗的布鲁斯连复段,从而使音乐焕然一新。艾灵顿公爵(·182页)则恰恰相反,他充分挖掘比利·斯特雷霍恩和自己的创作才能,呈现出复杂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部分为预作曲,完美契合黑胶唱片,也非常适合在古典乐场馆和严肃场合的音乐会演奏。 自1966年起,巴锡的弟子萨德·琼斯及鼓手梅尔·刘易斯(·162页)在他们悦耳华丽的演奏中结合了这两个美学世界的精华。他们的前卫爵士管弦乐队(Vanguard Jazz Orchestra)(至2012年)依然风生水起。如果说不断前行的琼斯— 刘易斯传统代表着巴锡遗产的精粹,玛丽亚·施耐德管弦乐队制作的格莱美获奖音乐则深刻反映了艾灵顿公爵和编曲人吉尔·埃文斯两人精巧音乐结构所产生的持久影响。该乐队同样常驻纽约,除了丰富的结构和独特的音色,还以其重要的文化与历史意义而出名,因为这是第一支完全通过互联网媒介(·242页)宣传自己音乐的大乐队。 很少有人质疑纽约长久以来都是全球最好的大乐队输出中心,拥有大量的保留曲目乐队和预演乐队。温顿·马萨利斯与举世闻名的林肯中心爵士乐队的作品的核心内容依然与多年来的爵士传统有着紧密联系,其中包括交响爵士的大型作品,与1943年艾灵顿公爵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黑色、棕色和米色》(·104页)一脉相承。这座城市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其大批的拉丁、先锋和全女子乐队,以及受到高度评价的明格斯大乐队。该乐队由贝斯手明格斯的遗孀休领导,特点是全员即兴演奏与感染人心的活力,这也是一直以来明格斯独特音乐的知名之处。 在别处,马蒂亚斯·吕埃格(MatthiasRüegg)的维也纳艺术管弦乐队(Vienna Art Orchestra,1977—2010)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气质,乐队的作品反映了这位乐队领袖的坚定信念:民谣传统与古典音乐元素的结合一直以来都是爵士乐的核心内容。该乐队对艾灵顿、萨蒂和施特劳斯等人作品的重新演绎影响了许多新近成立的组合。维也纳艺术管弦乐队因为当代的欧洲金融危机而走向消亡,令人叹惋。这也提醒人们在摩登时代,特别是美国以外,很遗憾几乎看不到像推动林肯中心事业蒸蒸日上的这类持续投资。不过,许多流行歌手和唱片公司如今不断带领大乐队以西纳特拉风格呈现古典歌曲(·237页),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本书按年讲述,呈现了自19世纪爵士乐的起源开始至今的各种风格。在每一个精练的年度大纲中,作者库克列出了当年重要的爵士界事件和世界性事件。文中穿插了各类版块,包括讲解了爵士乐的元素,如拉格泰姆(ragtime)、跨奏(stride)和摇摆(swing)。书中大量抓人眼球的图片,捕捉了爵士乐艺术家们的经典时刻。 ——美国《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爵士乐编年史》全面地介绍了横跨一个多世纪的爵士乐,包括其音乐、个性、事件、影响和宝贵遗产。这是一本重新发现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入门书……这本书值得摆在任何一个爵士迷的书架上。 ——迈克尔?卡拉,“纽约图书杂志”网站(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西方人有一个习惯:将复杂的阅读简单化。默文·库克的《爵士乐编年史》正是这样的一项成就。随便翻开一页,哪怕只是扫一眼,也能扫到一些东西——非常易读,非常容易吸收,非常引人入胜。 极为重要的是,这种简单化是站在诸多权威爵士乐史的肩膀上实现的,权威性、知识性、重要性、必读性,它都会关注到,并一一实现。 ——李皖(知名乐评人) 爵士音乐是流行音乐的精神源头和灵魂故乡,中国原创流行音乐若想有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对爵士音乐的基因传承和学习研究就应该有理论的理解与实践上的交流。默文?库克先生的《爵士乐编年史》是一部最好的入门书籍。该作品虽然以爵士音乐的发展为线索,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爵士音乐概念和边界,作者调动大量珍贵的历史、人文、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自由而又强大的精神背景和动人心魄的写作技巧,打造出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综合性文本,值得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人手一本。 ——李广平(著名音乐人、词作家、乐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