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城记忆

弥城记忆
作者: 编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弥渡县委员会|责编:高专//马跃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4.40
折扣购买: 弥城记忆
ISBN: 97872221819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弥渡又见文献楼 盛代昌 大理洱海东南的弥渡, 在旧城改造中,又恢复了 一座地标性古建筑,就是 在县城中心大十字街的文 献楼。 说起文献楼,也不是处 处都有。就整个云南来说 ,被誉为“文献名邦”的地方 ,大理地区最多。除了大 理,还有巍山、剑川、弥 渡。这四个县古代被公认 为“文献名邦”,是说这些地 方有众多的文人,为后世 留下不少传世作品,并有 其文化昌隆的氛围,被批 准后,才可称为“文献名邦” ,才可以建造文献楼。关 于弥渡县城建造文献楼之 事,说来已几经周折。根 本原因是千百年来,自白 子国、建宁国之后,元朝 虽建立过建宁县,但时间 很短,后来的明清时代分 属于洱海卫、大理卫、蒙 化卫、景东卫,撤卫之后 ,又分属于云南县、赵州 、蒙化等地分管,俗称“插 花地”。从此,弥渡川中没 有州、县行政机构设置, 因此未建钟鼓楼等城镇中 心的地标性建筑。 明清以来,弥渡地方是 人才辈出、文献繁荣之地 ,早在清乾隆年间,进士 赵淳在他的《睑川赋》一 文中写道:“赵州(含弥渡 )是叶榆(今大理)之首 郡,实滇南之名邦。”对弥 渡的历史也论述为:“地称 摩么,让界维腙,天水古 郡,白王肇封。”说此地之 名胜,有“罗窟标千古之奇 ,犹传仙渡;石虹擅两川 之胜,共为天生。”谈到文 化,他赞到:“文章讵止追 司马,事业亦已迈雪屏。” 史学家、诗人师范则有:“ 文献此邦留硕果,里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