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一棵树

长成一棵树
作者: 王巨成
出版社: 安徽少儿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00
折扣购买: 长成一棵树
ISBN: 9787570716159

作者简介

王巨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穿过忧伤的花季》《震动》《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笑容在阳光里》《就这样长大》等八十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内容简介

引子 当一棵树被栽进泥土里时,没有人告诉它:你的将来是要被制作成一张凳子,还是一张桌子,或是一扇门,再或是用来造房子…… 没有! 只要有一方泥土、一片阳光,树便可以成长,那种成长是自然而从容的。我们丝毫看不出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可是它们又确确实实在成长着:那突然多出来的一片叶子,那突然多出来的一根枝条,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长得自然,平和。没有谁会对一棵树说:“你长得太慢了,快点长呀!” 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经历了严寒,经历了酷暑,树还是树。即使倒下了,也许树的根部会再冒出一株新芽来。那新发的芽,不久后又会长成一棵树。 树也有树的快乐。夜晚,树聆听着星星和月亮的喃喃细语;白天,树分享着小鸟的点点喜悦。树会在风中唱歌,会在风里舞蹈,会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在不知不觉间,有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那些树长得又粗又壮,又高又大,显然,树成材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有一丝意外,有一丝惊喜:看,树竟然长成材了! 对于长成材的树,该去做衣橱的,便去做衣橱;该用来造房子的,便用来造房子。即便是那些细小的枝条,也可以去生火;即使是那些叶子,也可以当作肥料。 没有人把一棵只能做凳子的树,拿去做铁轨的枕木。 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有用的。 没有! 没有一棵树是没有用的,只有不会识别和利用树的价值的人。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如果都能长成一棵树,那该有多好啊! 可惜,我们的好多孩子,在一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被赋予了清晰的目的:你将来一定要干什么…… 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孩子,渴望他们快快长大,就像某些以利润为一切目的的果农,种下了果树,就恨不得它马上开花结果,让自己赚大钱…… 早熟的果子不甜,这谁都知道。 然而拔苗助长的事情总是不断在发生。 “你只能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在孩子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不能”“不许”“不准”,它们像一根根绳索捆住了孩子的手脚,使他们丧失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欢乐,使他们不再像孩子。 让孩子更像孩子,让孩子像树那样成长,那该多好! 1安静雅不见了 这个早晨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 在安静雅拎着书包大步跨出门的时候,妈妈已经站在电梯口,电梯停到他们家的楼层。这样,安静雅就可以直接进电梯,不用等。 “到了学校要抓紧时间……”妈妈对安静雅说,妈妈几乎每天都要把这句话说一遍。 只要听到这句话,安静雅便会扬一下嘴角,然后目光看向一边,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话:“行了,知道了。” 一阵咳嗽声袭来,妈妈咳得涨红了脸,还弯下了腰。 妈妈已经咳嗽好几天了,她买了药吃,却不见好,现在还感觉头有些发晕。 电梯的门缓缓关上,把妈妈的咳嗽声和可能还没有唠叨完的话关在了电梯门外。 等不咳嗽了,妈妈看着电梯上变换的红色数字。 当数字跳到“1”时,妈妈来到过道间的窗口,朝下看去。安静雅的所有动作都在妈妈的视线里,她看见安静雅背着书包,小鹿一样一路疾走。安静雅既不东张西望,也不回头看,她那短短的头发在晨光中飘动。几乎在同时,两个跟安静雅差不多大的学生出现在小区的甬道上。女生在安静雅的前面,穿紫红色夹克的男生在安静雅的后面。 女生的家就在14楼,妈妈好像听到过别人叫她“玲玲”;而男生住在哪一栋楼她就不清楚了。 妈妈听安静雅说过,女生和男生跟她在一所学校,都是初三学生,不过不在一个班级。妈妈相信安静雅说的是真的,因为安静雅既没有加快脚步去追前面的女生,也没有放慢脚步扭头看一下身后那个男生。男生也没有要追上安静雅的意思,他看上去像没睡醒,没精打采的,他身后的那个书包也没精打采。 男生的手上拎着一个保温桶,上学的每个早晨他几乎都拎着。 妈妈问过安静雅,那保温桶里装的是什么。安静雅是这样回答的:“不知道,跟我没关系!” 其实,安静雅知道。 此刻小区很安静,除了三个上学的中学生,几乎看不到走动的身影。那些高高低低的树都安详地沐浴在晨光里。尽管已经是深秋,但是小区里那些四季常绿的树看上去仍生机勃勃,鸡爪槭的叶子红得如一簇簇火焰。小区里还有许多花,有的大红大紫,有的清雅素淡的,似乎都想在冬天来临之前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绽放出来,但安静雅的脚步从未在哪一株花前停下来。 必须承认,小区的绿化非常好,四季常绿,四季花开。还有桃树、石榴、杏树、枇杷、杨梅等果树。 不过,安静雅一直不怎么喜欢小区里的花草树木。 在安静雅看来,那些花草树木从来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生长,它们总是伤痕累累。红花檵木、海桐必须长成半圆形,或者扇形;卫矛、金边黄杨必须长得一样高矮;竹子必须在规定的或圆或方的范围里生长,并且要一律失去“脑袋”;紫薇、银杏必须拦腰锯掉主干,只能横着长……只要有谁违背了园艺工人的意愿,锋利的剪子、锯子、刀子就会毫不客气地伸向它们。每到三、四月,那些竹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规矩,它们在松软的泥土下钻呀,钻呀,能钻出三四米开外,然后像淘气的孩子一样欢天喜地地钻出地面,而不管是不是钻到草坪上、灌木丛里或是某一棵树身边。这些淘气的小家伙最终的命运是一样的——被园艺工人不留情面地拔去。 安静雅不止一次在心里对它们说:“我知道,你们很难受,可又能怎么办呢,谁让你们来到我们小区里了呢?” 与安静雅相反,妈妈非常喜欢小区里的绿化,她经常用手机拍一些小区的花草树木发到微信朋友圈里。 妈妈还热衷于把安静雅的各种事情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试卷、获奖证书,甚至包括她写的作文。 安静雅曾很严肃、很明确地对妈妈说过,她不喜欢妈妈这样。但是,妈妈却理直气壮地对安静雅说:“我要是不发,别人怎么知道我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宝贝女儿?妈妈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有多优秀!” 许多时候,妈妈的幸福感是在与别人的对比中获得的。她的工资不如别人,但是她的工作轻松呀;她所在的小区算不上高档,但是小区的绿化却是别的小区没法比的;老安虽然没有权势,但是他有出国的机会呀;她和老安虽然都没能出人头地,但是他们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女儿呀…… 当然,有时候对比的结果会让妈妈很郁闷、很难受。但是,日子还得继续过呀。 有时,妈妈会在她的同事面前“虚构”一些东西。妈妈从“虚构”中获得了短暂的愉快和幸福感,妈妈还从“虚构”中获得了一次灵感。 那一次灵感彻底地改变了安静雅。 出了小区,安静雅要向西走八十多米,接着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然后向南走一百多米到达汽车修配厂前的公交车站台。 妈妈知道,安静雅每次等公交车的时间在五分钟之内。在等车的时候,安静雅会拿出英语书背单词。她不会跟任何一个同学交谈。 事实上,除了那个女生和男生,小区里还有三个孩子跟安静雅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分别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可能认识安静雅,安静雅也可能认识他们,但是他们都没有打过交道,就像妈妈“认识”小区的好多人,但都没有跟他们打过交道一样。 安静雅没有想过要去和同小区的孩子打交道,她没有时间,也不需要;小区的其他孩子好像也没有兴趣跟安静雅打交道。 公交车来了后,妈妈看见安静雅上了车,那本书继续被她抓在手上。妈妈知道,安静雅会在乘车时继续背英语单词。一共有两站路,行程所要的时间是二十分钟左右。二十分钟后,安静雅会在学校门口的那个站台下车,然后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校园生活。 中午安静雅会在学校的食堂吃饭。 看见公交车载着安静雅开走了,妈妈不由自主地吁一口气。她每次都这样,这是一种感到轻松的表现。为什么安静雅上学去了,她会感到轻松呢?她也不知道。 转过身时,妈妈用手摸了摸额头,觉得自己有些发热。 “要不去医院看看?”妈妈在心里想。不过,妈妈马上打消了去医院的念头,妈妈这个人怕去医院。再说,咳嗽能有多大的事情呢?之前妈妈感冒了一次,咳嗽是那次感冒留下的后遗症。妈妈决定等老安回来了,要是还咳嗽的话,再去医院看看。 老安是安静雅的爸爸,被公司派到非洲出差了。 妈妈从来没有跟安静雅说过每天早晨自己都要目送安静雅直到她上公交车。妈妈不是想通过这些发现什么秘密,安静雅的身上没有秘密。 妈妈只是喜欢看而已,就像欣赏一幅自己创作的画。实事求是地说,安静雅能有今天这个样子,的确是妈妈努力的结果,妈妈常常为此而得意。 回到家,妈妈忙着吃早饭。吃过早饭,她还要把家里简单收拾一下,然后站到穿衣镜前,开始她的必做“功课”——????化妆,她必须保证自己在外人面前是光鲜靓丽的。 一个光鲜靓丽的女人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妈妈相信她是幸福的,尤其将来——凭安静雅拥有的那么出色的学习成绩,妈妈已经看到幸福在向她招手。 化好妆,妈妈到附近的菜市场把晚上要吃的蔬菜提前买回来。下班回来也可以买,但在妈妈看来,那时的蔬菜差不多是被别人挑剩下的,而且也不如早上的新鲜。 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妈妈拎起她随身带的包,锁上门,来到车库,推出电动自行车,准备去上班。 在妈妈正要跨上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一下。妈妈一看,是安静雅的班主任陆老师发来的,是一条把妈妈吓得差点儿摔倒的消息:安静雅怎么还没有来?她生病了吗? 妈妈立刻打电话给陆老师。妈妈还没有开口说话,又咳嗽起来。 因为妈妈的咳嗽,陆老师以为安静雅真的病了,说不定就是她妈妈传染的。陆老师着急地说,赶快把安静雅带到医院去看看,争取早一点回到学校。初三的学生这时候怎么能生病呢? 妈妈好不容易等到不咳嗽了,对陆老师说,安静雅没有生病,已经去学校了,自己一直看着她上了公交车的。 陆老师惊讶地说:“怎么会这样?安静雅确实没有来学校呀,全班现在就只缺她一个人!” 妈妈顿时慌了。 “她、她、她……会不会坐错车?”情急之中妈妈说了一种可能。一个一心扑在书上的孩子是有可能坐错公交车的。 妈妈坐错过公交车。妈妈不是为了看书才把车坐错了,她没有在公交车上读书的习惯,即使在家里,即使有时间,她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妈妈做学生的时候也不喜欢读书,更没有把书读得显山露水。但是,从妈妈的嘴巴里说出来,却是另一种味道:“妈妈小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你外公外婆也不管我们成绩是好是坏,要是……” 妈妈的意思非常清楚,安静雅的学习成绩必须比妈妈小时候强,而且还不能只强一点点。 那天,妈妈上街去给安静雅买换季的衣服,结果她本该坐“88”路车,却坐上了“89”路公交车。 明知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陆老师还是说:“那你快 1.每个孩子都像一棵小树苗,有的未来可能长成乔木,有的可能长成灌木,虽然结果不同,但是都在自己的那片土地生根发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2.“教育即生长”,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我。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盲目的树立榜样,解决了一个问题,可能会滋生另外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