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走来的古村落
作者简介
王修筑,1953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做过记者、编辑、电视编导,生活阅历丰富。 自幼喜爱诗词歌赋、中国历史文化,并不断研习,收获颇丰,近千次在有关报刊杂志图书上发表文章及摄影作品。承担过国家“九五”重点音像项目《二十四节气》,任总编导,用三年时间完成该作品,获国家神农奖金奖、全国第七届科技音像制品二等奖。 对节气、民俗、历史有一定的研究,撰写过《旅游经典》等书籍,并有多部电视片获奖。 自称是一个深爱民族文化的人。
内容简介
禹王古城的老城墙除东边残损严重外,其他三面大部分都有遗迹。在 禹王村的南部,一道大土墚自东向西延伸着,这就是禹王城的南城墙。大 土埂子上面长满了荒草,宽约10米,高约2米多。沿着大城断断续续的城墙 和明显的遗迹绕城一圈,至少要半天的时间,可见当时王城的规模之大。 关于禹都的位置学者们有许多说法,但都缺少证据而无法定论。禹王在位 八年的时间,就能建造这么大一处城池,一定是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禹 王当时建王城选在这里,有几个合理的因素。一是这里离黄河不远,黄河 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地区,《史记》以及其他历史书籍都有明确记载。 都城建在这里便于开展工作。二是禹王城一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 适合人类的生存。黄帝的夫人嫘祖就在这里栽桑养蚕,而且这里早有古人 类居住。还有一条理由是,安邑这个地方,与大禹之前的两位部落领袖尧 、舜建都的平阳和蒲坂都相对不远。而且尧王和舜王还给禹王留下了许多 基业,所以禹定都在安邑有一定的合理传承因素。一些古籍资料所作记载 也可证实这点。更为重要的是,古安邑旁有盐池,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冀州 的产盐地。盐是人类食物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成分,从古至今,盐业一直由 官家掌控。另外,安邑南面的中条山有金属矿藏和煤矿,这就给夏王朝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从安邑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来说,这个地方都应 该是大禹当时建都最合适的选地。 禹王大城平面呈梯形,城垣西接司马村,南邻秦寺村,北有郭里村, 东有苏村、台村、董村。现今北墙、西墙和南墙三段大部分保存较好,墙 体一般高出地面1~4米,西墙最高处有8米。其最宽的地方有22米。现在司 马村小学校的南围墙,就是利用了禹王城的老城墙。从前的古城墙,现在 还在被人们利用着。但我们从未感谢过当时夯筑土墙的那些士兵和工匠们 。这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功德遗产,后人应该从中悟出一些传承的道理。从 这段高大的城墙上我们看到了古人采用版筑法夯墙时留下的绳孔,并测量 出了它的夯窝直径在9厘米,夯层厚度为6~8厘米。这显然与后世夯筑长城 的建墙尺寸、使用工具和方法有些区别。 禹王中城在大城里面的西南部,平面呈方形,其台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 ,几乎占到了大城面积的一半。其西南两面和大城共用城墙,西北和东南 角后世有过修补。北墙的全长为1500多米,残高3~5米,夯层较大城西墙 略厚了一些。 禹王小城又称皇城,它建在大城的中心,总面积为75.4万平方米。在 小城的东南方有一处很大的土台子,俗称青台。它高出地面9米,其边长南 北70米,东西65米。相传禹王城初建时便建了此台,在大禹治水时其妻涂 山氏经常站在这个台上向南张望,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因此人们又把这个 青台称作涂山氏望夫台。青台是禹王城的最大亮点。据《夏县志》载:“ 汉文帝时,始在青台上建庙祭禹。”当时的禹王庙建在青台上,台前向西 处共有32级台阶。台上禹王庙高大宏伟,庙前大门书“万福来朝”,门楣 上挂“文命阁”大匾。庙内中央供大禹像,两边供奉着皋陶、后稷、伯益 、契四大功臣塑像。禹王庙左边有启祠,右边有少康祠。青台下还建有东 华门、西华门及左右走廊48间。庙前有大戏台及10亩大的广场,还建有莲 花池5亩。这里是一个功能完善的寺庙群和公共活动区。 禹王庙在之后的历代都有重修,这些都能从禹王城历代存下的碑记中 得到证实。禹王庙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前都有专人看守。在1946年的解放 战争中,禹王庙毁于战火中,青台只剩下一个大土台。直到1994年当地村 民集资,才又在青台上修起了一座简单的红砖禹王庙,供当地群众供奉。 禹王村还成立了一个保护禹王城的民间组织,并且在青台的西南侧搭起了 简易的大禹纪念馆。馆中供奉着夏王朝的十七位王的等身塑像供奉。村民 们还组织了几位民间画家将大禹生平功绩绘成图画,展览于这个纪念馆中 ,使后人对大禹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形象的了解。 硕大的青台上现在长满了蒿草,除了那座简易的禹王庙就是旁边的几 道沟了。在村民新修的大台阶旁,一处砖砌的水井被水冲得露出了一大半 ,这是古人精心设计砌筑后再夯土埋平的。据说这口井的水位与台下大地 的水平面相同,如遇连年干旱时,村民们就头顶烈日,戴着柳条编成的草 帽,敲锣打鼓担着猪头、牛头、羊头等祭品,点燃香烛,放响鞭炮,由长 者用细绳系上瓷瓶放入井中。过一时辰,提出瓷瓶,若瓶中水满,说明老 天爷要降大雨;若是半瓶就只降小雨。因大禹是治水的先祖,所以人们在 这个井中举行取水求雨仪式,据说还相当灵验。这种形式一直流传着。这 么灵的水井建造时下了大工夫,从砖头的垒砌精巧能看出当时人们是如何 的用心。一个水井尚且如此,那大庙和其他的建筑也肯定会建得更认真精 细了。 如果这个青台确是禹王始建,那么到现在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在这 个禹王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朝历代在各个时期留下的印迹。据《史记· 魏世家》记载,公元前446年,东周时魏文侯始建魏国,魏国的都城就建在 了安邑禹王城,时间长达85年。后来,汉献帝也在安邑生活了很长一段时 间,并在这里定了建安元年年号。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