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与一百分--教育微视角
作者简介
赵玉平,男,1974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现同时担任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好儿童画报》《当代学生》杂志总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年从事教育媒体管理采编及经营管理工作,为上海市社联家庭教育专委会委员、上海市作协会员。在家庭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新闻评论、教育综合改革等领域有多年的追踪积累和研究。
内容简介
不齿于读书“娶美女赚大钱”者,莫不是指望人人都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英教育情结?他们忘了后者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常人难以做到。 先人后己、经国济世的胸怀固然令人高山仰止,但以如此境界要求普通人,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个基本的现实是,无论教育如何发展,培养的永远是普通人居多,没必要也不可能人人都是经天纬地的高才。 人格是在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正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轨迹,大多数人都是先自爱而后爱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都是同一道理。 教育是个严肃的话题,但严肃不见得非要披上虚伪的外衣。追求“颜如玉”“黄金屋”这般的常人心态,是诚实的;而非要让每个人都把读书说得如何“胸怀天下”,显然不合常理。 而即使要人胸怀天下,首先也要让他诚实。 我们莫非只能为牺牲者惋惜,而没理由向他们表达敬意?因为年少,以至于尚无力承担突发事件,对抗邪恶势力,所以要理性地对待。同样,我们也知道,理性不拒绝良知。健全的人格,高贵的品行,不是在成年后的一夜间形成的,它来自于自幼的点滴积累与熏陶,如果从小就主张明哲保身,怎么指望成人后能有担当的勇气!有关方面在诠释见义勇为的时候,千万别一概而论,将“不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说成“不鼓励青少年见义勇为”恐怕有矫枉过正之嫌。 “只要你好好读书,你要什么都可以,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愿意”,尤其是如今“四二一”结构的家庭中,持这种想法的父母恐怕不在少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己甘心做牛马,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以致父母稍有令其不满之处便不能接受。 这边厢的父母一番苦心,可在那边厢的孩子看来,父母只能给他金钱,却无法给他其他,父母之于孩子的功能基本与“提款机”无异。 给他金钱不如给他美德。联想到本月初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留日学生刺母案,汪某因母亲没钱给他了,就对含辛茹苦供他留学的母亲拔刀相向。甘当“提款机”的父母们,倘若在满足儿女物质需求之外,忽略其心灵的滋润和精神的丰饶,那么,无论你自认为多么爱自己的孩子,这份爱终究显得贫瘠而苍白。相对于机场遇刺的顾女士而言,收到儿子“绝交信”的陈女士还算幸运。 适读人群 :家长、教育关注者 作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好儿童画报》《当代学生》几个知名报刊的总编,作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观察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结合当下时事,将一篇篇十余年间的教育评论集结成书,寓发人深省的教育心得于浅显通俗的生活案例中,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现象的学生家长以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