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雀(精)/21世纪新畅销译丛
作者简介
唐娜·塔特(Donna Tartt),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63年出生,在密西西比州格林纳达长大,五岁时写了人生第一首诗,十三岁时发表了第一首十四行诗。1981年就读密西西比大学,后转学至贝林顿学院。大一时就因写作才能受到注意,被著名作家巴里·汉纳收入其短篇小说课程研究生班。汉纳称其为“难得一见的天才,文学之星”。 唐娜·塔特平均每十多年才完成一部作品,迄今只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校园秘史》《小友》和《金翅雀》。这三部作品均颇受好评,畅销长销,版权售出三十余国家和地区,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地位。2014年,塔特入选《时代》杂志“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 塔特认为,雕琢句子——正确的词,适当的比喻——是写作带给人的最深层次的满足。写作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写一本让自己沉迷的书,可以进入一个迥异的世界。 《金翅雀》是唐娜·塔特的第三部作品,在上一部作品《小友》出版十一年后面世,横扫全球多国畅销榜单,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其他多项荣誉。
内容简介
客房有种久经风吹日晒的阴郁之美,颇具北欧 风情,宛如荷兰的微缩模型:粉刷过的白墙,新教 徒的整洁,与商船从东方带来的奢华之风融合在一 起。我毫无来由地花了好多时阃,仔细观看挂在橱 柜上方的两幅镀金装裱小画:一幅画的是农夫们在 结冰的湖面上溜冰,旁边是一座教堂;另一幅画的 是一艘帆船在冬季躁动不宁的大海上颠簸前行。这 两幅画只是装饰性的复制品,并无特别之处,可我 还是仔细端详,仿佛画中蕴含重要信息,可以借此 解开佛兰芒那些古老画家隐秘的内心。外面,雨夹 雪拍打着窗玻璃,洒落在运河上。尽管屋里有华丽 的锦缎和柔软的地毯,冬天的光线却依然透出一九 四三年的寒意,让我不由想起那时的贫困和艰苦。 那时人们喝不加糖的淡茶,上床睡觉时饥肠辘辘。 每天我趁天还没亮,赶在加班的旅馆职员上班 、大堂人满为患之前,下楼去拿报纸。旅馆职员轻 声细语,踏地无声,走来走去,冷淡的目光从我身 上掠过,仿佛并未看到我,并未看到这个白天从不 下楼的二十七岁美国男子。我尽量安慰自己,那位 夜间值班经理(穿黑西装,留小平头,戴角质架眼镜 )应该不是好事之徒。 《先驱论坛报》没有报道我的困境,不过整件 事是登上了荷兰的各大报刊,只字不识的我看了大 段外文只能干着急。“悬而未决的谋杀案”。“身 份不详”。我上楼回到床上(衣服一件没脱,因为屋 里太冷),把报纸在床罩上铺开。我看到了警车和犯 罪现场录像的照片,但我连标题都看不懂,不过报 上好像并没提到我的名字。看不出他们是否已经掌 握了我的外貌特征,或者是否保留了,部分信息, 没有向公众披露。 客房。暖气。“一个有犯罪记录的美国人”。 橄榄绿色的运河水。 因为怕冷,再加上抱病在身,我经常无事可做( 我忘了带本书过来,还有保暖的衣服),只好把白天 的大半时间消磨在床上。刚到下午三点左右,天好 像就黑了。我经常在摊开的报纸窸窸窣窣的响声中 ,迷迷糊糊地昏睡过去,清醒时的那股莫名的焦虑 ,在梦里也摆脱不掉:过堂审讯;行李箱在飞机跑 道上爆开,我的衣服散落一地;我在没有尽头的机 场走廊上匆匆跑过,去赶飞机,心里却明白,自己 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 因为发烧,我做了好些栩栩如生的怪梦,身体 辗转反侧,出了不少汗。我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不过在烧得最凶的最后一天晚上,我梦到了母亲 :那是一个短促而神秘的梦,感觉更像是一次显灵 。我在霍比的店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一片 闹鬼的梦中空间里,那儿布置得挺像那家店——她 突然来到我的身后,我从镜子里看到了她的身影。 我一看到她,就被幸福感攫住了,身体就像麻痹了 一般。是她,每个微小的细节都对,那些雀斑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