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礼仪金说

社交礼仪/礼仪金说
作者: 金正昆
出版社: 京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社交礼仪/礼仪金说
ISBN: 9787550213814

作者简介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其应用礼仪的研究目前在**居于前沿位置。个人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2部,主编教材6部,个人累计发表约580万字。代表作为《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现代商务礼仪教程》、《**公务员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外事礼仪》、《公务员礼仪》、《服务礼仪教程》、《大学生礼仪》等。其中《外交学》为*****“十五”与“十一五”规划教材,公务员礼仪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在这里,我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社交,探讨一下社交礼仪。 君不见: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有的人说得简洁明了,亲切可人;有的 人却说得冗长烦琐,让人难以接*。同样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有的人人见人 爱,口碑甚好;有的人却出口伤人,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上述情况与当 事人的主观愿望关系不大,而主要是与他们对社交规则和惯例的了解、应用 联系在一起的。 张韵就是一位在待人接物方面很懂分寸的小姐,在人际交往中,她总能 恰到好处地不使他人处于窘境。**工作之余,张小姐的客户问她:“你觉 得我穿的这身西装怎么样?”张小姐发现,该客户的西装在款式、剪裁、做 工、面料、色彩方面几乎无可挑剔,但却人为地“留下”了一个致命伤:西 装上衣的左袖上醒目的商标仍赫然在目。 制造厂商将西装的商标缝在上衣的左袖上,这种做法“问世”的时间并 不长。其主要用意,在于方便顾客在购置西装时易于识别品牌。然而与此配 套的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一旦顾客付款购买了一身西装,售货小姐必须首 先替顾客拆下袖子上的这个“识别标志”。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规矩知之者 甚少,即使是许多**的**西装专卖店也没有相关的配套服务。久而久之 ,竟然以讹传讹,使不少男士错误地以为:西装上衣左袖上的那个小玩意儿 正是**西装特有的标志,不但对它恋恋不舍,而且还刻意将它展示与人, 唯恐别人看不到。 张小姐虽然早就知道这个规矩,然而客户的认真询问却依旧使她处于进 退两难的境地:嘴尖牙利、直言不讳地告知客户:“您真犯傻,不把袖子上 的商标拆下来,是不是怕别人不知道您穿着**呢?”这样说,可谓是直率 、痛快,可是却可能给出丑的客户以被奚落之感。要是明哲保身,对此一言 不发,再多恭维客户两句,大家暂时都可以皆大欢喜,但*后客户因此被人 非议,不是“损失”*大吗?所以也不能对此“不闻不问”。 接下来两人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您这身西装是今年*流行的款式, 而且肯定是**。它穿起来高贵、大方,**适合您。” “你这位有品味的小姐能这么讲,我就放心了。它可花了我两千多块呢 。” “您这身西装是手缝的,活儿真不错。只是袖子上的那个商标怎么有点 皱呀?” “这活儿没的说。可就是商标缝得不用心,只用两根线‘连’着,才穿 了两天线就断了。这是我自个儿缝的。” “其实不缝它也行,那玩意儿可有可无,外国人一般买来西装后都会把 它拆掉的。” “是吗?那我也把它拆了吧。” 听完了张小姐与她的客户的这段对话,再仔细回味一下,你就不能不佩 服她确有高明之处。对待客户,她尽职尽责地给予了忠告,但却表达得委婉 自然,既没有尖刻地嘲讽,也不见得激烈过火。她的这种得体做法,就是得 益于对社交规则的灵活运用。 人们在社交中应当加以遵循的社交规则和惯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 交礼仪。我们在*常生活中的会面、问候、迎来、送往、约会、赴宴、馈赠 、祝福,以及婚丧嫁娶等仪式,都离不开社交礼仪的规范。 在人际交往的各个侧面,社交礼仪是通过一系列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 规则和惯例体现出来的。这些规则和惯例,通常是人们在其长期的人际交往 中所逐步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并且在社交实践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接*,被反复地、广泛地使用。 作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惯例,社交礼仪具有以下四 大特征: 其一,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们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接*,就不会 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不会因为政局变动和经济问题而直接*到影响,相对 而言,它是稳定不变的。 其二,它具有一定范围内的普适性。虽然不同**、不同民族、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在社交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惯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交通 、传媒的发达和**交往的*益密切,它们中间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已普适 于天下。 其三,它具有明显的效益性。早在15世纪,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就说过 :遵循社交规则和惯例,“就好比持有一封**的**信”,可以帮助人们 *快地走向成功。大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它们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 其四,它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准强制性。它虽不具备法律方面的强制约束 力,但是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却使*大多数人都不敢公然与之背道而驰。做一 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修养好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有益于人民的人,是许多人所追求的做人目标。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在某 种程度上是由人们把它和是否遵守社交规则、惯例联系在一起评估的。这就 是我们所说的准强制性。 了解了它们的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交礼仪具体作用的认识 。 社交礼仪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善待他人。孔子说:“礼者,敬人。” 孟子曰:“尊敬之心,礼也。”他们的高度概括,是对社交礼仪重要作用的 *好阐述。我们经常说要以礼待人,其用意不是为了虚伪、矫情,存心要搞 形式主义,而是为了借助礼仪规范*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我们的敬重。 譬如说,路遇友人,应主动以适当的方式向对方打招呼,或是问候致意 。不要自命清高,一心认死理:“干嘛我要先讨好他,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凭什么不先跟我打招呼?”结果用鼻孔“看”人,或是低头疾走而过,失去 了联络友人的一个机会。这种“目中无人”的做法,当属对友人的失敬。 P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