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麦种(精)/钻石译丛
作者简介
恩古吉·瓦·提安哥(1938-),肯尼亚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生于利穆鲁一农民家庭。一九**年毕业于乌干达马赫雷雷大学,后入英国利兹大学续修文学。一九六七年回国,在内罗毕大学任教,改英国文学系为非洲文学和语言系。一九七七年因抗议当局对英语的强制性教育而被**逮捕,获释后与家人过着流亡的生活,直到肯尼亚前总统阿拉普·莫伊下台才终于得以安全回国。他的作品还包括《孩子,你别哭》《一粒麦种》《血染的花瓣》《十字架上的魔鬼》等。恩古吉现居美国,在纽约大学任教并继续写作。
内容简介
“早上感觉怎么样?”瓦瑞从一间屋子里走出 来,向他喊道。 “很好。”穆苟打算像往常一样打完招呼就继 续向前走,但**瓦瑞似乎有话要对他说。 “这么早下地啊?” “是的。” “就像我常说的:要趁土地还松软的时候去翻 翻地,要让太阳发现你比它还早,觉得自己不是你 的对手。要是太阳比你先到地里——哼……” 瓦瑞是村子里的长老。身上披着的新挂毯清晰 地衬托出他那张皱巴巴的面孔、他头上和尖下巴上 灰白的须发。正是他送给穆苟现在的这块地,让穆 苟种点粮食。穆苟原先那块地在他拘留期间已经被 **没收。瓦瑞很喜欢聊天,但他尊重穆苟的沉默 寡言。可是,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饶有兴趣地 看着穆苟,甚至还带着几分好奇。 “就像肯雅塔告诉我们的一样,”他接着说, “现在是我们民族独立的*子。”他停下来,朝一 旁的树篱啐了口唾沫。穆苟尴尬地站在一边。“你 的屋子准备得怎么样了?准备好过独立*了吗?” 瓦瑞继续说道。 “嗯,都好了。”穆苟说完便走了。他一边穿 过村子,一边琢磨着瓦瑞*后那个问题的意思。 泰北原本是个大的集镇,建造的时候合并了旧 泰北、康马杜拉、基欣戈几个村庄以及维儒的部分 地区。一九五五年,为了阻止村民们保护森林战士 ,白人用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逼迫他们搬离原来 的屋子,在**的一片集中区域内用茅*搭建屋顶 ,用泥土垒墙,**地建起了新泰北。自那以后, 直到一九六三年,整个泰北都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 ,虽然期间有些房屋倒塌了,有些拆除了,但整个 村子一直井然有序:远远望去,就像一片广袤的* 原,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是在焚烧祭品。 穆苟向前走着,微微低着头,两眼直盯着脚下 的路,不敢打量四周。他脑中一直想着刚才与瓦瑞 相遇的情景。突然,他听到有人叫他。他又朝前走 了几步才停下来,只见吉苏阿拄着拐杖正一瘸一拐 地朝自己走来。吉苏阿走到穆苟面前,脱下头上的 破帽子,立正站好,大声喊道:“我以黑人自由独 立的名义,向您致敬。”然后他半真半假地向穆苟 鞠了几个躬。 “你……你还好吗?”穆苟问道,不知如何反 应。就在这时,两三个孩子聚过来,嘲笑吉苏阿滑 稽可笑的举止。吉苏阿没有立刻回答穆苟的问题。 他身上穿的衣服破旧不堪,衣领脏得都发黑了。他 把左裤腿折了起来,用一枚别针固定着,遮住自己 的残肢。突然,他一把抓住穆苟。 “兄弟你怎么样啊!兄弟你怎么样啊!真高兴 看到你这么早下地,就连**也这么早。独立万岁 !劳动万岁!哈!哈!哈!跟你说吧,在一九五二 恩古吉·瓦·提安哥的小说《一粒麦种》的故事仅发生于独立庆典前的四天,但通过不断的倒叙穿插,作者把自“茅茅运动”以来的十年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部有关获得自由后的肯尼亚在早期混乱年代的小说,刻画了当时人们对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以及混杂其中的对英国殖民者遗留下的腐败和暴力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