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膏方篇)

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膏方篇)
作者: 编者:于春泉//周志焕//范志霞|总主编:于春泉//王泓午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41.00
折扣价: 26.70
折扣购买: 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中医养生膏方篇)
ISBN: 97875214032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了解中医膏方 第一节 中医膏方文化源流 一、什么是中医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指一类经过特殊加工而成 膏状的中药制剂,是中医学汤、丸、散、膏、丹、 露、锭、酒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以凝 而不固称膏方言其形态;如以甘美滑腴为膏指其口 味;又如言其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中医膏方是 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中医膏方又称“膏滋”,是以养生保 健为主要目的的中药膏剂,是由专业医师根据服用 人员的体质状态,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 的指导下,选择适宜药物合理配伍成方,严格按照 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壮、抗衰延 年、预防疾病、调理身体。 二、中医膏方源远流长 在中国膏方最早可溯源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 》,所载膏方以外用为主,尚无内服的记载。东汉 末年是内服膏方的萌芽时期,内服膏方收载甚少, 仅处于雏形期。此时膏方以祛邪治病为主,并无补 益调理之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膏方已经具有补益 作用。隋唐时期,内服膏方及膏方的制作有所发展 。宋金元时期的膏方逐渐成熟,除官方的和剂药局 外,民间药商亦十分活跃,大力推进了膏方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膏方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膏方 的命名、制作更加规范,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临 床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近现代以来,中医膏方得到 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膏方的研究、制备、临床应 用及膏方专著的出现等。 1-先秦两汉时期 膏方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出 现的外敷膏剂可溯源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其 中记载的羊脂类膏剂可涂擦皮肤用来防治皲裂,是 外用膏剂的雏形,后来发展为油脂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 二病方》,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最早记载用膏方 治病的医书。该书记载方剂283首,以“膏”命名的 膏剂有肪膏、脂膏、久膏、彘膏等,膏方多为外用 ,而无内服的记载。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其中《 灵枢·痈疽》篇中记载治疗发于咽喉之疽的豕膏, 以及《灵枢·经筋》篇中治疗筋脉弛纵的马膏,均 以外涂的方式来治疗外科、伤科疾病,仍未见膏方 内服的记载。 1972年在甘肃武威县东汉墓出土的《武威汉代 医简》中,载有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 药方等3首膏方,方中含有药物4味或7味,这是最早 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方法并以“膏药”命名的膏方, 既可外摩,又可内服,用来治疗逆气、喉痹、昏衄 等由“恶气”所致之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