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学数学(2上)/核心素养名师课堂

玩游戏学数学(2上)/核心素养名师课堂
作者: 王志江//宋亚男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玩游戏学数学(2上)/核心素养名师课堂
ISBN: 9787540781705

作者简介

王志江,1972年出生,男,北京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长期担任北京市市级示范学校校长。目前是南明教育总校长(之一)、南明教育数理课程建设总负责人、运城国际学校校长。痴迷教育,勇于创新;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中学数学》《北京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国内核心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曾出版著作《寻找生命的枝枝蔓蔓》、《七步研课法与三对话课堂》、《重新理解教育》(合著)等。 宋亚男,运城国际学校小学教育数学教师,南明教育小学数学课程第一批践行者。

内容简介

第六章 认识时间 第一节 二年级儿童怎样建构生成时间观念 一、二年级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游戏6-1 时间的次序与绵延 游戏材料:球形玻璃瓶、柱形玻璃瓶、玻璃导管、软木塞、铁架台、纸张等。 游戏步骤: ①做实验,在球形瓶中注满红色的液体,用软木塞封口,倒置在铁架台上,通过导管把球形瓶中的液体引到放在桌面上的柱形瓶中。请儿童观察:两个瓶中的液体水位的变化情况。 ②在白纸上画出上述装置在5个时刻的即时状态,然后请儿童排出顺序。 ③在纸上画出上述装置一分为二(球形瓶和柱形瓶分开)时的5个即时状态,打乱顺序,请儿童分别排出球形瓶和柱形瓶的顺序。 ④在纸上画出上述装置一分为二(球形瓶和柱形瓶分开)时的5个即时状态,打乱顺序,请儿童排出球形瓶和柱形瓶连接在一起的顺序(儿童必须首先分别准确排序,然后再一一对应)。 游戏目的:评估儿童有关时间的次序性和绵延性观念的发展水平。 游戏参与者:霖(7岁),涵(7岁)(游戏材料有调整)。 游戏过程: 老师:现在你们要仔细地观察我手中的注射器,里边注满了黄色液体,而这个柱形瓶里没有一点黄色液体,你们能把两只瓶中的水面的位置画出来吗? 生:能。 (他们画出了最初的样子,注射器中装满水,而柱形瓶中没有水。) 老师:现在我要把黄色液体慢慢地从注射器向柱形瓶中注射。好,停,现在你们能把此时注射器和柱形瓶中的水面的位置画出来吗? (同样的游戏过程,让儿童再画出每一次注射后两只瓶中水面的位置。) 老师:现在,老师把你们刚刚画好的图剪开,并且把顺序打乱,你们能把它们按照最初的顺序重新排好吗? (排好之后。)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 生:因为注射器里的水最开始是满的,后来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没有了。 老师:有道理!现在呀,老师把每一张图沿着水平方向剪开,这样就变成了10张小图片了。现在老师要把它们的顺序全打乱,你们还能把这些图按照原来的次序排好吗? (两个儿童很快完成了任务。) 老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排好次序的呢? 生1:最开始注射器里的水是满的,但柱形瓶里没水,所以它们两个应该在最前面,然后注射器里的水慢慢变少,柱形瓶里的水慢慢变多。 生2:我是先把注射瓶排好顺序以后,再把柱形瓶排好顺序。 游戏6-2 时间的守恒性 游戏材料:遥控小汽车,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等。 游戏步骤:在房间的地板上,遥控两辆速度不同的小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追问: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 游戏目的:评估儿童有关时间守恒性观念的发展水平。 适龄儿童:6~8岁。 参与者:晨(6岁),浩(7岁),霖(7岁半)。 游戏过程: 老师:仔细观察这两辆小汽车,现在是静止的,你喊开始,我就让它们一起跑起来。 晨:开始……停。 老师:好,两辆小汽车在你的命令下同时开始奔跑,现在又同时停止了,那你觉得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 晨:不一样,粉色的小汽车跑的时间长一点。 老师:为什么? 晨:因为粉色的小汽车跑得比较远。 老师:我们再来玩一遍,依然是你发号施令。 晨:开始……停。 老师:你觉得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 晨:不一样,粉色的小汽车时间长。 老师:仔细观察这两辆小汽车,现在是静止的,你喊开始,我再让它们一起跑起来。 浩:开始……停。 老师:好,两辆小汽车在你的命令下同时开始,同时停止了,那你觉得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 浩:不一样,粉色的小汽车跑的时间短一点。 老师:为什么? 浩:因为粉色的小汽车跑得特别快。 老师:我们再来玩一遍,依然是你发号施令。 浩:开始……停。 老师:你觉得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 浩:不一样,粉色的小汽车时间短。 老师:仔细观察这两辆小汽车,现在是静止的,你喊开始,我再让它们一起跑起来。 霖:开始……停。 老师:好,两辆小汽车在你的命令下同时开始,同时停止了,那你觉得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 霖:一样。 老师:为什么? 霖:因为它们是一起开始,又一起停下来的。 分析:通过游戏6-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此阶段儿童已经理解了时间的次序性和绵延性。当然,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之中的,他们暂时还不能抽象地理解时间的次序性和绵延性。也就是说,在儿童的内在认知结构中,有关时间的次序性和绵延性观念还不是特别牢固和稳定,一旦脱离具体直观、可以动手操作的游戏活动,儿童就会遭遇新的困难。 通过游戏6-2可以看出,此阶段儿童的时间守恒性观念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晨认为“路程远一些,也就意味着时间多一些”,而浩认为“速度快一些,也就意味着时间短一些”,只有霖认识到:两辆小车因为同时出发,且同时停止,所以,它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多的。不过,当我们继续追问霖:太阳从早上升起到傍晚落山会经历一段时间,你的电子手表在早上太阳升起时开始计时,傍晚太阳落山时停止计时,在此期间,电子表也会经历一段时间,那么,太阳经历的时间和电子表经历的时间是一样多呢,还是不一样多?霖想了一会说:我不能确定,也许太阳花费的时间多,但也可能是电子表花费的时间多,我看不到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所以不能确定。显然,霖的时间守恒性观念是建立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一旦脱离鲜活的情境,他仍然难以把握。当然,晨和浩之所以会如此回答,跟实验情境的复杂性也是高度相关的,这个实验不仅涉及时间的守恒性,同时也涉及更为复杂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问题,一般来说,后者的建构生成应该以前者为基础。 第二节 观察时间的变化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整体浪漫感知时间 第一板块:年,一年两季(春,秋) 师:你们知道哪些描述时间的词语? 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2:时光流逝。 生3:返老还童。 生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语文课刚学习的。) 师:这是古人画的一幅画,你知道古人想表达什么吗? 生:一个人弯着腰把收获的沉甸甸的谷物背回家。(学生们在全人之美课程的熏陶下,很顺利地就能把这些简单的字根认出来。) 师:太厉害了,把成熟的谷物背回家,意味着“收获”。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表示“年”呢? 生:收获了,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吃好吃的了。(“年”在大部分的学生眼里就是“过年”的年。) 师:古人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收获到下一个收获都是有规律的,就把这段时间称为“年”。 师:古人用这幅画表示什么呢? 生:太阳照耀大地,小草都发芽了。 师:万物勃发,春回大地,这幅画表示“春”。 师:“秋”左边是“禾”,右边是“火”,你知道这个汉字与这幅图有什么关系吗? 生:那个“禾”表示高粱。 师:这个高粱指的是什么时候的高粱呢? 生1:火红火红的高粱。 生2:你看它重得都低下头了,应该是熟透了的高粱。 师:哦,古人原来创造这个字也是表示“丰收”的季节,把这个季节称为“秋季”。 师:本来有“年”了,古人为什么还要创造出“春”和“秋”呢?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特点吗? 生:一年太长了,就可以再分一分。 师:说得太棒了,古人还发现,一次收获到下一次收获自然界万物都在发生变化。在万物勃发的春季,我们播下小种子,到什么时候就可以收获了呢? 生:秋天。 师:所以古人呀,就把一年分为了春秋两季。 第二板块:一年四季 师:那么一年中,除了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还有其他时间段也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吗? 六大核心数学观念,阶段递进式教学方法,告诉老师数学怎么教!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科学好玩的数学游戏,让孩子爱上数学! 数学特级教师告诉你,数学可以这么教,游戏应该这样玩!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它是真正从儿童发展去谈数学教育的; 作为一名家长,更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的孩子是活泼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