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觉醒地图

爱情觉醒地图
作者: 李欣频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2.72
折扣购买: 爱情觉醒地图
ISBN: 9787508638065

作者简介

李欣频,台湾才情女作家,华语世界“文案天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讲师,除了身为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她还长期担任旅游卫视“创意生活”特约外景主持人。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女子,19岁就让世人为其才华惊为天人,成为台湾的文化地标——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她连续四届担任广告流行语金句奖评审,堪称广告界的灵感缪斯。 她是情感世界的文字精灵。她平均一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多时一年举办100多场讲座,30多岁游历过近40个国家,担任多家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将其经历挥洒自如地转化为无限的文字。 至今已出版了27本畅销书,均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创意励志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两岸疯狂热印40多次,《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一经出版,就掀起了台湾人希腊旅游的热潮,心灵智慧书《2012重生预言》一经推出就登上台湾三大网络书店榜首,一个多月重印13次之多……

内容简介

想要摆脱烂桃花?你得从自己的旧模式调整起! 与上述情况相反,还有一种情形是:有的男生很容易吸引一哭二闹 三上吊的女生,或是有些女生很容易吸引“玉石俱焚”的恐怖男人, 对方死缠烂打。若你无法坚定地摆脱她/他,你就要先检讨自己, 为何会吸引这样的人出现?当初为何选择跟她/他在一起?是怕寂 寞,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就是自己要改变与调整的部分,否则接 下来还有更多这样的人会飞蛾扑火、排山倒海而来,因为你就是这 种模式的磁铁,你得从内在改变起,否则你用什么方式“斩烂桃花” 都无效。 如果要我们列举情人的缺点,很多人都可以如数家珍、洋洋洒洒地写 上好几页,我的建议是:请把历任情人的缺点都列出来。你可能会很 惊讶地发现:虽然是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信仰 的情人,可是致命的缺点、言行却如出一辙! 举例来说,我的好友H,她的几任男友分别是信基督教的医生、信伊 斯兰教的建筑师、信仰藏传佛教的地产商、持无神论的艺术家……无 论对方富有或小康,无论对方国籍与信仰为何,她觉得他们的共同问 题都是:小气。所以很明显地,H需要仔细回顾一下:自己与这些男 人相处时的金钱模式是什么,才会导致如此迥异的男人,在自己面前 不约而同地变“吝啬”了?她也要观察:这些男人对待他们的亲友同 事时是否就不小气,这些亲友同事又是怎么对他们的?自己是否也有 对自己以及身边人“小气”的部分? 只要H能感到丰足无缺,她自然就不会去计较付出是否有回报,就像 大海不会在乎被蒸发了多少水蒸气,跟人计较被取走了多少水一样, “小气”这两个字是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富足之 人心中的,所以当H把“小气”作为“烂男人”的标签时,唯一的问题 就在她自己身上:她到底想要从对方身上拿到什么?拿多少才够? 再举另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在杂志社任主编的好友B,她跟我出来喝 下午茶时,经常抱怨她老公很有控制欲,每小时都会打电话来查她的 行踪,讲着讲着她又开始抱怨她的婆婆也是个“控制狂”,连小孩要 念哪所学校她都要管,接着再继续抱怨她的老板也管她管很多……我 跟她说:“如果你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控制狂,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你 自己是‘被控制狂’,或者你自己也是个‘控制狂’。你只有从内在解 除“控制狂”的模式,身边的人才不会呈现‘控制狂’的样貌。”B听 了之后连忙否认,说她是热爱自由的,怎么可能是“控制狂”。就在 她讲完这句话后一分钟,餐厅服务生过来点餐,她是这样点的:“给 我一个总汇三明治,吐司要烤焦一点,大概是巧克力色那样的焦度, 然后吐司要切边,里面不要放汉堡肉,帮我改放鸡肉,蛋不要煎的要 水煮的,蛋要七分熟,不要放洋葱,不要胡椒……”讲了三分钟都还 没讲完,天啊,这不是控制狂是什么? 所有你嫌对方的问题, 自己身上一定有(就像长针眼), 否则不会感觉这么刺眼刺耳…… 还记得我以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M,她是个单亲妈妈,离婚之后没 多久,她爱上了一个已经有女友的男人——她显然比这男人的女友年 轻貌美,但后来,M经常抱怨这男人跟她在一起时总是有接不完的 电话,没有专心跟她在一起;一旦他不在身边,就完全人间蒸发,连 电话都不接,在她眼里这个男人既“烂”又不专情……我基于好友必 须讲真言的原则,还是跟她说:“所有你嫌他的问题,你自己身上一 定有(就像长针眼),否则你不会感觉这么刺眼刺耳……”的确,M 是个工作狂,与女儿在一起时,她基本上都在忙着打电话,很少注意 女儿在身边做什么——旁观者清,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只盯着别人的 缺点,放大而且反复批判,却很少照镜子,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时 候也是如此。 同理可证,悲观、懦弱、自私、自恋、花心、暴力言行、不负责任、 遇人不淑(对我不够好)……都是“相对名词”,也就是说,没有一 个人对所有人都如此。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 无贼》:一个脑中从没有“贼”这个概念的纯朴男孩儿傻根,带着一 笔辛苦工作存了很久的巨款返乡,整列火车上有许多扒手,他身边 就坐着一个老练的贼,傻根的钱就这样轻易地被扒走,然后又被“转 扒”了好几手,最后傻根旁边的贼被他的纯真与温暖感动了,于是把 钱从别的贼那儿再扒回来,在傻根下车前不动声色地把钱放回他身 上,而傻根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钱曾经有段时间不在自己身边——这部 电影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思考在二元对立法则下,我们该如何从 自己身上改变“相应”的模式,就像橡皮筋的两端,一端放开了,张 力就自然消除了。以上的观点只适用于自我反省与调整,绝不是加害 者拿来自圆其说的借口。 韩国电影《我妻子的一切》有一段很精彩:过去疯狂乱骂人的太太突然 变得善解人意(可能是因为有了电台的工作,也可能因为她正与情圣 “恋爱”),突然懂得体恤餐厅服务生的难处,而过去总是温驯的先生 突然骂服务生,他说(大意是):”我终于了解你过去为何经常乱骂人, 到处批评东、批判西了,那是因为你内心寂寞,现在我懂了,我现在 也正在体验没有你的寂寞。”当一个人内在空虚寂寞时,的确很容易掉 进“愤世嫉俗”的批判状态,所以这可以作为一项指标:如果发现自己 最近老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老觉得整个世界一天到晚跟自己作对,那 么先把对外的矛头转向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脱离“爱”的本源太远。 在“爱”的本源状态中是幸福的,看什么都美好,与有没有恋爱其实 无关。所有你批判外在人事物的问题,自己身上应该也有(就像长针 眼),否则不会感觉这么刺眼剌耳,或是这么激烈地以“批判”的方 式狂骂别人。如果人在爱的本源,看到不公义的事,就会先以“零极 限”的概念清理自己,然后有智慧地想一个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方法不必非批判狂骂不可,就像酷寒的北风与温暖的太阳想让路人 脱掉衣服的那个寓言故事。 所以当我们调整回“爱”的频率状态,就不会觉得现实刺眼刺耳,伤 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心中的那根“刺”,一直在找 对象攻击。 所以,当你又陷入“遇人不淑”、“烂桃花”这样的魔障时,不必再找 “兄弟帮”或是“姐妹淘”诉苦了,请拿面镜子端详并反思,看看所 有你嫌弃或抱怨的对方的那些罪状,想想自己是不是共犯,抑或自己 就是自己指责的那款人。 P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