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兴衰(基于理论社会学的考察)(精)

精英的兴衰(基于理论社会学的考察)(精)
作者: (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责编:柯恒|译者:李立丰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精英的兴衰(基于理论社会学的考察)(精)
ISBN: 9787301328163

作者简介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Federico Damaso Pareto,1848年7月15日-1923年8月19日),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经典精英理论的创始人,社会系统论的代表人物;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综合理工学院,长期任教于瑞士洛桑大学;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个人选择的分析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立丰,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刑法学、犯罪学、美国法律史及法律文化、日本法律史及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精通英语、日语,业余喜欢从事图书翻译(尤其是通识类图书),已出版译著十余部,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友军》《花月杀手》等。

内容简介

目前依旧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 主要是资产阶级, 以及一小撮其他精英阶层的残余势力。一旦某个精英阶层开始衰落,往往同时表现出下列两种迹象: (一) 衰落的精英阶层变得更温和、更人道、更加不愿捍卫自己的权力。 (二) 另一方面, 其 (精英) 并没有丧失对他人权益的掠夺和贪婪, 而是倾向于尽可能营私舞弊, 执迷于侵吞国家财产。 因此, 一方面, 苛赋越来越重; 另一方面, 维持的力量越来越弱 以上这两种情况, 导致了精英阶层面临灭亡的灾难, 但是如果缺乏其中任一条件, 精英阶层会依旧欣欣向荣。因此, 如果自身的力量不减反增, 精英阶层所攫取的利益也可能随之增加; 如果攫取的利益减少, 精英阶层依然可以动用较少的力量维持统治权, 当然,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因此, 封建贵族崛起之时, 由于实力增强, 自然可以大肆掠夺; 同理, 罗马和英国的精英阶层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低头示弱, 同时维持自己的权力。 另一方面, 法国贵族专制政体尽管力量势微, 依旧急于维护自身特权, 甚至变本加厉, 最终引发了十八世纪末的暴力革命。简言之, 特定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力与对其加以捍卫的力量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平衡。 缺乏这种力量的统治, 根本无以为继。 精英最终往往会变得老无生气, 保守有余, 进取不足。在罗马帝国时代, 令人惊讶的是, 只要能够取悦凯撒, 精英们宁可自杀, 或者任由他人杀戮, 都不会做出任何抵抗。只要凯撒高兴, 他就不作任何辩解。令人同样感到震惊的是, 法国的贵族宁可死在断头台上, 也不会拿起武器战斗到底。罗马人惊见于传统精英的活力在西拉诺身上重新迸发。他严词拒绝了试图说服其割脉自戕的百夫长, 表示自己已经准备赴死, 但绝对不会任人宰割。 虽然赤手空拳, 但西拉诺并未坐以待毙, 反而放手一搏, 直至最后像战士那样, 倒在迎面刺来的利刃之下。如果路易十六具备西拉诺的精神, 或许能够拯救自己及家人于水火, 也许还会使这个国家免于流血与苦难。即使在被捕当天, 即8月10日, 他仍然有可能背水一战 甚至逆转翻盘。泰纳评论称: “如果国王斗志尚存, 还可以抵抗, 还可以自救, 甚至赢得胜利。”但是, 如在民主进程风起云涌的法国等地可以观察到的那样, 当时的精英阶层与今天的资产阶级何其相似。虽然泰纳所谈 及的是过去的历史, 但准确地描述了法国的现状, “十八世纪末,上流社会乃至中产阶级普遍害怕流血; 文雅的举止和田园诗般的梦想削弱了好战分子的意志力 (今天, 法国资产阶级再一次沉溺于乌有之乡), 各个地方的治安官完全没有意识到维持社会秩序和文明远比少数罪犯和 傻瓜的性命更有价值, 将社会治理的首要目标抛在脑后。在罗马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 而这就为帝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如今资产阶级也在重蹈覆辙, 看起来, 他们的结局很可能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 目光如炬的睿智哲人帕累托于一个世纪前奉献给世人的大义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