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争雄天下/话说中华文明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周王室东迁·东周开始 周平王元年(前770),犬戎之乱后的周都镐京残破狼籍,而且靠近西 戎,于是新即位的周平王决定迁都,在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卫武公等 诸侯的护送下,周王室东迁于雒邑(今河南洛阳),此后的周王朝就称为东 周。东迁之后的周王朝迅速丧失了作为王室的权威,基本上不能再控制诸侯 ,其势力范围局限于以雒为中心的方圆不过六百余里的区域,实力在中等诸 侯之下。伴随着其政治、军事权威的丧失,以周王朝为标志的西周礼制、法 制和文化制度迅速崩溃,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任意攻伐,中原陷于混战 局面,以军事实力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成为政治的主要目的和手段。同时, 礼崩乐坏,周王室不再能享有独占九鼎、巡狩天下的特权,而诸侯,甚至卿 大夫超越本分冒用天子礼制的事时有发生。 周礼制和政治统治在东周的崩溃迅速改变了中原政治和文化的格局,西 周的专制、单调的政治结构结束,各种地方势力、各个阶层突破桎梏,竞相 发展各自的势力,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与大夫之间、父与子之间、兄与弟 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种势力都得到了发展,使中国的政治、经济面貌 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礼崩乐坏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进入东周,西周青铜 器铸造在样式、花纹、铭文格式、文字风格上的大致统一就被打破,出现各 种地方风格,春秋战国文化迅速繁荣。 周王室东迁,东周的建立就是从西周政治和文化的专制、沉寂向春秋战 国的政治和文化的自由、繁荣的过渡标志,而周王室的衰微也是这一转机的 必要条件。 诸侯国兴起 周王室的恢复和东迁完全依靠诸侯的势力,诸侯在周王室权威丧失的时 候迅速登上政治、军事舞台,填补权力真空,成为中原的决定性力量。东迁 以后,周王室对诸侯的实际控制基本丧失,残存的尊严和名义上的权威也被 诸侯攫为己有,晋和郑在东周初年操纵着周王室的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 郑由此发展为春秋第一个小霸。 东周初年,中国的大小诸侯多达120多个,由于周王室失去了对它们的 控制,它们便各自为政,利用各种手段谋取政治和军事利益,开始了春秋混 战。’在}昆战中,一些势力较强的国家不断吞并小国,膨胀起来。 前768年,齐灭祝,开始了诸侯之间的吞并。以郑、秦、齐为代表的诸 侯势力开始发展,它们决定了春秋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春秋和战国时代中 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齐桓、晋文、管仲、子产之类的诸侯政治家在诸侯兴 起的环境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和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秦国崛起 前770年,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平王封 为诸侯,并将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赐秦,秦国迅速崛起。 秦是古代赢姓部族中的一支,祭祀少嗥。赢姓祖先大费,传说是女惰吞 玄鸟卵而生,曾辅佐禹治水。商代末年,赢姓有叫中涌的一支住在西戎之地 ,其子蜚廉、孙恶来均辅佐商王纣。西周中期,中满的后代大骆居西犬丘( 今甘肃天水西南、礼县东北),生了两个儿子:成与非子。成为嫡子,继承 大骆,住在西犬丘。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孝王封于“、淠渭之会”( 开、渭二水交会处)的秦(一说在今甘肃清水一带,一说在今陕西宝鸡县境 内),从此非子这一支就以秦为氏。周厉王时,西戎攻灭西犬丘的大骆之族 。周宣王即位,派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结果秦仲战死。秦仲的 儿子秦庄公后来攻破西戎,收复西犬丘后定居这里。这是秦建国的开端。 春秋早期,东周迁出今陕西境内后,秦致力于伐戎,收复周故地。前 766年,秦襄公伐戎至岐身亡,其子秦文公继位。前762年,秦文公收复淠水 、渭水交会处的秦故地,又迁都于此。 秦领土是西周的故土,秦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正统文化。并且在春秋时代 文明兴起的浪潮中走在前列。 在军事上,秦积极拓展领地。秦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甘肃东南和陕西西 部的渭水流域,后逐渐并灭今陕、甘境内的西戎各部,沿渭水东进,逾黄河 和崤函之塞,进攻三晋;逾今陕西商洛地区进攻楚;逾今陕西汉中地区,进 入巴蜀,并从巴蜀进攻楚。 前753年,秦开始有史记事,民众亦开始接受教育。前746年,秦法律开 始有父、母、妻三族之罪。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歌咏了秦国君 游猎、战争的情况。 从此,秦由僻居于西部一隅之地的小国,一跃而成为与中原诸国匹敌的 诸侯。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