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正气永存)/名人传
作者简介
文淑菁,中学教师。自幼爱好文学,又爱好电影、戏剧,始终关注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强调在“读书”中获得“读人”的体悟。
内容简介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代表宋朝出使元营。 文天祥进入元营,首先就让伯颜大大吃了一惊。这位文大学士,进得帐来只拱了拱手行了简单的见面礼仪,便开始陈述来意,脸上没有丝毫惧怕、讨好的神情。凛然的气概,与伯颜见过的宋朝官吏大不相同。 文天祥见了伯颜,直接阐明来意:“天祥这次受命拜相,不敢承受,先来此地与阁下商量。至于之前的宰相与阁下议和之首尾始末,并非天祥任内处理之事……”伯颜听到此处,讶异道:“什么?你再说一次?”文天祥再道:“先前宰相与您商谈之事,天祥概不知情,现在也无法针对前事再作商量。”意思十分清楚:之前陈宜中跟元人怎么谈,是之前的事,今天我不以丞相身份来此,自然也没有资格代表宋朝丞相继续处理议降的事宜,也就是说,文天祥今天来此,不是来谈投降一事的。此话一出,连一旁陪同文天祥前来的宋朝官员,也吓得面面相觑、不敢作声。伯颜更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文天祥再继续道:“今日天祥来此,是想知道贵国的态度。我们大宋王朝自古以来以礼义治国,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传统,贵国是打算与我们正常来往,还是打算消灭我们?”伯颜从没见过如此强硬的态度,只好引用元世祖忽必烈的话:“元主有交代,必不毁宋朝社稷,也不残害黎民百姓。”文天祥道:“既是如此,就请先行退兵至平江或嘉兴一带,等待贵主对处理和议之事的指示,到时我们再来详谈细节。”伯颜听到要叫自己退兵,脸色一沉,但一时间竟答不出话来。 文天祥见状,再道:“如果能平等地协议,维持和平,是再好不过的事。不过……若是阁下不肯,我们大宋也不是好欺负的,只是到时祸及人民,生灵涂炭,对于贵国也没有什么利益。”伯颜按捺不住,发火道:“不投降,莫非是来送死的吗?”文天祥凛然道:“文天祥身为宋朝栽培的状元宰相,功名利禄非我所求,如今但愿能够一死报效朝廷,你不必用死来威胁我,因为死对我来说根本没什么好惧怕的!”伯颜被眼前这个不怕死的人气得咬牙切齿,但比较之前来此议和使者卑躬屈膝的态度,眼前这个文天祥,叫人不由得打从心里生出一股敬畏。“好!好!不怕死,那就把你扣留起来!其他人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赶紧派别人来谈投降之事,不然,有你们好看!” 宋朝改立了贾余庆当右丞相,并立即献表投降了。当朝中上至太后、下至大臣,纷纷画押签署时,只有一人悍然地拒绝了,这就是参知政事家铉翁。别人见他不肯画押,出言威胁要捆绑他,家铉翁忿然答道:“我可是堂堂参知政事,要绑我?你还没那个资格!”说完便转了身,头也不回地离去。元军倒也没奈何,反正太后、皇帝都画了押了,一个顽固的老头子能起什么作用呢,便也任由家铉翁去了。伯颜为求顺利攻下各州,命令太后传旨给各州郡守,命令他们:“元军来时,即刻归附!”宋朝到这地步,似乎已经完全瓦解了。临安城内,处处被元军洗劫一空,一大堆搜刮来的珍奇宝贝,令元军搬到手软。 为了确保元政府能够稳定建立,并预防宋朝王室势力恢复,忽必烈命令伯颜将宋朝王族及官员们,成立一个祈请使团,前去燕京,表面上称作与新皇祈请,实际用意乃是将这些人员扣留在燕京,以免日后生事。祈请团的成员们包括:老太后、宋恭帝、皇后、妃子、王爷、王爷亲眷、左右丞相及各大小官员们……伯颜想,把文天祥放在南方终究令人坐立难安,于是也把文天祥放入祈请使团中。一行人像是替宋朝送葬似的,由花红柳绿的江南出发,以宋朝的大片土地作为礼物,浩浩荡荡地出发北行。 江南的春雨无奈地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