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历史的边上(精)/名家读史笔记
作者简介
王学泰,原籍山西清源,1942年底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年退休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后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最初偏重于中国古代诗歌史,近十年来,偏重于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14年12月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食文化终生成就奖”。著作有《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中国人的饮食世界》《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流民》《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另一条线索》《水浒识小录》《幽默中的人事百态》《中国式的幽默》《燕谭集》《多梦楼随笔》《偷闲杂说》《重读江湖》《发现另一个中国》《平人闲话》《王学泰读史》《采菊东篱下》《坎坷半生惟嗜书》《江山如有待》《往来成古今》《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监狱琐记》等。整理了《杜工部集》《唐诗评选》(王夫之评选)。
内容简介
话说元旦 元旦本来指元月元日, 也就是口头上说的“大年初 一”。现在农历上的大年初 一,降格为春节初一,元旦 专属阳历年的第一天。现在 日历上虽然是阳历(或称公 历、公元、新历、西历)、 农历(或称阴历、夏历、旧 历、废历)并列,但阳历占 主流位置,官方以及社会使 用的都是阳历,农历使用范 围越来越窄,近些年来仿佛 只有在“春节”“端午”“七夕”“ 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里 人们才会想起农历。这些已 成为习惯,用元旦称呼阳历 新年也已成为语言定式,读 者可能不知道它是经历了百 余年的磨合才完成的。 中国自古特别重视历法 ,自周代以来,每年秋冬之 际朝廷把第二年的历书颁赐 给诸侯或地方守令,确定每 个月“朔日”(初一)。接受一 个新朝,首先就要接受它的 历法,这就是所谓的“奉正 朔”。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人们有了大同意 识,不再自标独特,采用世 界通用的阳历,直至今日。 然而,使用阳历不自 1949年始。近读台湾爱国 诗人丘逢甲的诗集,书前附 其年谱,其中记载辛亥年十 一月(旧历)“十三日,孙文 至南京就职,定国号为中华 民国,改用阳历,定是日为 民国元年元月元日”。许多 学者也认为1912年孙中山 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 布使用阳历是用阳历始。 如果再细致一些,在此 之前处于风雨飘摇的满清朝 廷已于1911年12月7日(阳历 )上谕有“资政院奏、议决改 用阳历”,并指示内阁宣布 和“筹办”事宜。与中华民国 政府相比早了23天。 为什么要使用阳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