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宝石(精)/外国名作家文集

月亮宝石(精)/外国名作家文集
作者: (英)威尔基·柯林斯|译者:潘华凌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月亮宝石(精)/外国名作家文集
ISBN: 9787540785260

作者简介

威尔基·柯林斯(William Wilkie Collins,1824—1889)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侦探小说作家,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是他第一个将短篇侦探小说引向长篇的创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月亮宝石》《白衣女人》等。有评论指出:“创造英国侦探小说并赋予它那些至今保持不变的基本特征的功劳应归于狄更斯和柯林斯。” 译者 潘华凌,男,江西上高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译协专家会员、理事,多年从事翻译研究、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已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文学译作和学术译著近三十部,计八百余万字,代表性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爱玛》、《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动物农场》、《1984》、《消失的地平线》、《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合译)、《心灵的炼金术——理性与情感》(合译)、《全球时代的欧洲》等。

内容简介

最早的传说是,这块宝石镶嵌在代表月亮的四手印度神像的前额上。或是由于宝石独特的色泽,或是由于一个迷信传说,说它有了被装饰的神像的神力,色泽或明或暗,会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便有了在印度延续至今的广为知晓的名字——月亮宝石。 我听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有过类似的迷信传说,曾盛极一时,不过,(跟印度的情况不同)说的不是一颗献给神的钻石,而是一颗质地较差的半透明宝石,人们相信这颗宝石因月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也取了这个名字,我们今天的收藏家们仍然知晓它。 这颗黄色钻石非同寻常的境遇开始于公元11世纪。 那时候,伊斯兰教征服者——伽兹尼的马哈茂德横跨了印度,占领了圣城索姆纳特,抢夺了屹立了数个世纪之久的著名神庙里的财宝——该神庙是印度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东方世界的奇观。在神庙里所有供人们朝拜的神像中,只有月亮神像免遭伊斯兰教征服者的掠夺。三个婆罗门教高级僧侣保护了这尊前额上镶嵌了黄色钻石的未遭损坏的神像。神像被夜间运出,转移到了印度的第二圣城——贝拿勒斯城。 在这儿的一座新圣殿里,大厅内镶满了珍贵的宝石,一根根金柱支撑起殿顶,月亮神像立于其中,供人们朝拜。神殿竣工的那天夜里,守护神毗湿奴托梦给了三个僧侣。 守护神朝月亮神像前额的钻石上吹了口仙气,三个僧侣跪在地上,用长袍遮住脸。守护神发出命令,要求三个僧侣从即时起轮流日夜守护月亮宝石,代代相袭,永不停止。三个僧侣听后,俯首听命于神的旨意。守护神预言,取走这颗神圣宝石的胆大妄为之徒必遭横祸,他死后得到它的所有家人也会遭如此下场。于是,僧侣们把该预言用金字镶嵌在圣殿各个大门的上方。 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三个僧侣的后人们依然一代接着一代夜以继日地守护着这颗无法估价的月亮宝石。又是一个一个世纪过去了,直到公元18世纪初,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当政统治。在这位皇帝的命令下,供印度教教徒朝拜的一座座神庙又一次遭到大规模的掠夺和破坏。大肆屠杀祭祀用的牲口,把放置四手神像的神龛都给玷污了。一尊尊神像被捣成了碎片。而月亮宝石则落到了奥朗则布的军队中一名高级军官的手中。 三位守护的僧侣无力公开用武力夺回被掠走的宝物,他们便乔装改扮,跟踪看守。那个把圣物掠走的军官悲惨地死去了。一代接着一代,(带着诅咒预言的)月亮宝石也在无法无天的伊斯兰教徒中间一个传给另一个。而三个守护僧侣的后人们历尽沧桑巨变,他们坚持守望着,等待有朝一日守护神毗湿奴意愿再现,让那神圣的宝石重回他们身边。时光流逝,18世纪过去了。月亮宝石落到了塞林伽巴丹的苏丹王提普的手上,他叫人把宝石作为装饰品镶嵌在了一把短剑的柄上,并传令将其与精品军械一起存放了起来。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宝石放到了苏丹王自己的皇宫里——三个守护僧侣仍然坚持暗中注视。提普的皇宫里有三名武官,别的人都不认识他们。他们凭着对伊斯兰教教义的坚信,或表现得坚信,赢得了主子的信任。据说那三个人就是那乔装改扮的三个僧侣。 柯林斯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因其小说情节复杂曲折,令人惊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赢得了无数读者,他完全可以同查尔斯·狄更斯、威廉·萨克雷等名家齐名。柯林斯生活在英国小说空前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一个涌现了狄更斯、萨克雷等文学巨人的时代。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发挥,有幸成为狄更斯等人的挚友,更是如虎添翼。但他又是不幸的,当时著名作家灿若繁星,生活在大作家们耀眼的光环下,以至于他的文学成就被遮蔽掉了。 名家译本,全新上市。带你重温维多利亚时代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