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繁华(3京都思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向往北山的远方 我任教长达三十六年的大学,位于鸭川和高野川、贺 茂川交汇处的出町,溯着贺茂川河堤往北行来到下鸭北大 路桥,就在左岸。大学虽小,但西邻就是植物园,又有贺 茂的潺潺流水以及河堤的樱花、榉树等行道树,是个风光 明媚的地区。尤其是从北大路桥朝北方眺望的景致,最是 快人心意。 原本京都就是个山城盆地,东、西、北三面环山,每 一座山的形状、样貌各不相同,一眼就能分辨出东、西、 北的方向。当年我乘车就读京都市内的女中,刚开始时因 为不熟悉,曾经在河原町四条转乘市电车时迷失了方向, 直到今天我仍然无法忘记当我认出东山后,知道下一步该 如何行动时的喜悦。住在东京的人就不提了,即便住在大 阪,一旦生驹山烟雾缭绕,依然会落到东西南北分不清的 下场!我喜欢京都,就是因为群山的距离远近相宜,让人 总能有一种祥和的心情。 群山依其方位名为东山、西山、北山。其中东山,因 我从小就住在它的山麓,几乎每天都看着开往大津的电车 ,所以备感亲切。西山则是在小学四年级后便仰望其山容 ,已度过长长人生,因此我自以为也对这附近十分熟悉; 远眺爱宕山雄伟的景观,西山群峰彼此相连,就像是巨大 的屏障一样守护在京都的西边;西山群峰中,留存着许多 我从少女时期到长大成人的回忆。然而在我三十岁之前, 北山对我来说竟是片未知之地,童年时期虽然曾到高雄观 赏过红叶,可是当时哪里懂得分辨南北,只知道要去的地 方叫作高雄。 站在北大路上的桥上,向上游眺望,美丽的风光令人 百看不厌。春夏秋冬,四时景观各不相让,不论是河川还 是岸边都非常引人人胜。 1970年的京都府知事选举,成为史上最激烈的一场选 举。其中充满了许多的小故事,对我而言也是一次难忘的 选举。当时蜷川派所制作的选举海报,就是用贺茂川的川 上搭配北山,呈现出清新宜人的风格。选举结果,蜷川虎 三大获全胜。暂且不论输赢,但是那张海报出色的设计, 事过二十多年仍教我念念不忘! 十五年战争嘲结束时,整个日本社会的荒废程度是今 天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以清流闻名的贺茂川在战后也曾经 河水污浊,满是垃圾,沦为废弃自行车的堆放之处。市民 不忍坐视,于是积极发起贺茂川清净运动,同时加强河堤 工程,才有了今天这条美丽的河川。 对认识更早以前的贺茂、鸭川(两者发音皆为kamo, 但在出町与高野川合流后称为鸭川,之前的源流则为贺茂 川)的人们而言,今天的贺茂川干净得令人生疏。由于过 去是天然河岸,没有今日修建完整的堤防,不论是戏水还 是岸边散步都很畅陕。对了,这么说来就跟吾人惋惜失去 海滩是同样的道理。天然河岸的确令人喜爱,只是鸭川常 常因为洪水酿灾,所以修建河堤确有其必要,而且重整工 程既要能够防御自然灾害又要能发挥河岸特色。总之这条 流经150万人口大都市的河川成为难得一见的美丽风景。 之前经过热闹的四条大桥猛然俯瞰桥下的水流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