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上下)/中国大历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2/20230306020007632.jpg)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隋唐五代史(上下)/中国大历史
ISBN: 9787568216142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一节文帝内治 隋文帝何如主也?曰:贤主 也。综帝生平,惟用刑失之严酷;其勤政爱民,则实 出天性,俭德尤古今所无,故其时国计之富亦冠绝古 今焉。其于四夷,则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 朝贡以自夸功德。既非如汉文、景之苟安诒患,亦非 如汉武帝、唐太宗之劳民逞欲。虽无赫赫之功,求其 志,实交邻待敌之正道也。 帝平陈之明年,江南 复乱,遍今浙东西、皖南、闽、赣之地,遣杨素讨平 之。事见《素传》。又《陆知命传》:晋王广时镇江 都,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十七城,得其渠帅三百 余人;亦可见乱事蔓延之广也。江都,隋郡,今江苏 江都县。《通鉴》述致乱之原曰:“自东晋以来,刑 法疏缓,世族陵驾寒门。平陈之后,牧民者尽更变之 。苏威复作《五教》,使民无长幼悉诵之。士民嗟怨 。民间复讹言隋欲尽徙之入关,远近惊骇。”盖南北 隔绝既久,民情不免猜疑,丧其利权者,乃从而鼓动 之也。此等变乱,究非民欲,故不旋踵而冰消瓦解矣 。 偃武修文之治,文帝盖深有意焉。《本纪》: 开皇三年正月,禁长刀大矟。九年(589年)平陈之 后,诏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 宜停罢。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 。十年五月,诏曰:“魏末丧乱,寓县瓜分。兵士军 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 罕苞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朕甚愍之。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 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 军府。”十五年二月,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斩之 ;关中缘边,不在其例。十八年正月,诏曰:“吴、 越之人,往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 ,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已上,悉 括入官。”此承久乱之后,不得不然,固不得訾其欲 弱天下之民,以保一家之业也。《炀帝纪》:大业五 年正月,制民间铁叉搭钩刃之类,皆禁绝之。犹沿此 策。 杨氏先世,久居武川,当亦渐于胡俗。然南 北朝末,世运已更,虽宇文氏犹思变革,而况于帝乎 ?帝在受禅之先,即令已前赐姓,皆复其旧。既受禅 ,又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皆见《本纪》。时 诏议服色。摄太常卿裴正奏言:“后魏已来,制度咸 阙。天兴之岁,草创缮修。所造车服,多参胡制。周 氏因袭,将为故事。大象承统,咸取用之。舆辇衣冠 ,甚多迂怪。周宣帝变胡服,见《两晋南北朝史》第 十五章第一节,据此,则仍非纯乎汉仪也。今皇隋革 命,宪章前代。其魏、周辇辂不合制者,已敕有司, 尽令除废。然衣冠礼器,尚且兼行。既越典章,须革 其谬。”《礼仪志》。开皇二年(582年),颜之推 上言:“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冯梁国旧章,考 寻古典。”高祖不从,曰:“梁乐亡国之音,奈何遣 我用邪?”俄而郑译奏请修正。于是诏太常卿牛弘、 国子祭酒辛彦之、国子博士何妥等议正乐。九年,平 陈,获宋、齐旧器,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牛弘 奏曰:“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隋平陈 置于石头城。又得陈氏正乐。请修缉之,以备雅乐。 其后魏洛阳之曲,《魏史》云:太武平赫连昌所得, 更无明证。后周所用,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 音乱华,皆不可用。请悉停之。”制曰:“制礼作乐 ,圣人之事。功成化洽,方可议之,宇内初平,我则 未暇。”晋王广又表请,帝乃许之。十四年三月,乐 定。诏并令施用,见行者皆停之。《音乐志》。 帝颇能勤政。《本纪》言其“每旦听朝,日昃忘倦。 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或潜遣行 人,采听风俗。吏治得失,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尝 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 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 酒肉者,殆将一朞。及东拜泰山,关中户口就食洛阳 者,道路相属。开皇十四年八月,关中大旱,人饥。 上率户口就食洛阳。十五年正月,以岁旱,祠泰山以 谢愆咎。上敕斥堠,不得辄有驱遣。男女参厕于仗卫 之间。逢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免而去。至艰 险之处,见负担者,遽令左右扶助之”。《旧唐书· 太宗纪》:上谓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等主? ”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 昃。五品已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飧而食。虽 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贞观四年(630年) 。帝之勤政,固时人所共喻矣。 其俭德尤为绝人 。《本纪》言其居处服玩,务在节俭。《食货志》云 :六宫咸服浣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 用,皆不改作。非享燕,所食不过一肉而已。开皇十 五年(595年),相州刺史豆卢通相州,今河南安阳 县。贡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纪》言帝令行禁止 ,上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无金 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铜铁骨角而已。虽 曰齐之以刑,究亦由其能以身先之也。 帝初受禅 ,即以官牛五千头分赐贫人。又弛山泽之禁。开皇三 年(583年),入新官,见下。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 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 。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陈平,以江 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十年 (590年),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 者,输庸停防。十二年(592年),有司上言库藏皆 满,更辟左藏之院,构屋以受之。下诏曰:宁积于人 ,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 半,功调全免。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 仓库,无不盈满。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皆见《 食货志》。皆宽恤民力之事也。 P6-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