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作者: 徐立京,徐冬冬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7.60
折扣购买: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ISBN: 9787521734140

作者简介

徐立京: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9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3年入选新闻出版行业人才。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策划、主笔的新闻作品《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出版专著《天地有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 高校客座教授。创建了独具风度的中国抽象绘画流派。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 家协会和联合国均曾为其主办个人作品展。出版有《徐冬冬诗画集》《徐冬冬画集》。创 作了旨在推动21世纪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行为艺术作品《阳光与和谐的梦想》(1997 年—2001年),亚洲、欧洲、美洲的上千家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均参与其中。作品 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等机构收藏。

内容简介

立春三候 鱼陟负冰 飞雪作花万物春 奇幻、瑰丽的画面,是灵魂对初春天地之气的细致呼吸。春的初始,写就的是冬去春来的天地文章。 春之声开始鸣响天地。那一段令全世界为之陶醉的经典旋律《春之声》,歌词是这样的:“小鸟甜蜜地歌唱,小丘和山谷闪耀着光彩,谷音在回响。啊,春天穿着魅力的衣裳,同我们在一起,我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忘掉了恐惧和悲伤。在这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奔跑,欢笑,游玩。”耐人寻味的是,这么美丽的歌词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也无须记得,只要旋律一响,每个人就立即落入春的气息里,整个身心欢畅起来。 我觉得,《春之声》之所以拥有倾倒众生的永恒魅力,就在于它准确、优美、生动地奏响了“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春之气息。不需要任何歌词描绘和文字解说,那旋律所表现出的明亮有力、和暖美好、欢乐激荡,就无所不包地把充盈在天地间的春之气息渲染开了。 春之气息是高亢的,有化寒冷、破坚冰之威力,是谓“东风解冻”;春之气息是和煦的,有温暖大地、苏醒百虫之热力,是谓“蛰虫始振”;春之气息是悦动的,有振奋天地、繁育万物之活力,是谓“鱼陟负冰”。 从“东风解冻”到“蛰虫始振”,再到“鱼陟负冰”,可以明显看到,春天的阳和之气在迅速地改变着宇宙天地。你看,才十来天时间,河里厚厚的冰层已经快要融化开了,深冬里迫于寒威而伏于水下的鱼儿,正追随着上升的阳气往水面游去,那正在快速融解的碎冰浮在河面,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看着鱼儿在水面顶着浮冰游来游去,好像听到了残冰急速消融破碎的声音,听到了水流奔放涌动的声音,听到了鱼儿鼓着腮欢快呼吸的声音。 这样的初春破冰游鱼图,真是一幅天然的好画!但要把这幅天然好画画得入木三分,却不能只用眼、用手,还要用心、用灵魂。“鱼陟负冰”,融尽阴寒而育万物。初春之美,在于阳和之气化泽万物,万物皆是春意!用一幅画纸画出万物春意,这才是对立春的绝 妙抒发。徐冬冬画的,正是心中所感春之天地气息,而非眼中所见具体一事一物。 只有用心、用灵魂去体会初春的天地气息,才能真正感悟到立春作为“春之建始”的内涵。立春,是春的来临,却并非立即就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此时的茫茫北国,还是雪在飞、草未青,即使南方已然春花烂漫,却依旧在骤高骤低急剧变化的气温中承受着阴晴不定的煎熬。苏醒的蛰虫还在地下活动,逐阳的鱼儿还在负冰而游,这时如果用眼睛去寻找春天,看到的是雪花飘、雨阵阵,是冰未消、山苍苍。在这依然被阴寒所包裹的表象之下,只有用心去寻找春天,才会感知到那雪里的春意,那雨里的和润,那冰下的和暖,感悟到春之气息已充满天地,万物已含春意!也才会明白为什么立春会是春之始,会是二十四节气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 用心去感悟立春,不唯冰之状,而有东风消融坚冰之震动;不见虫之具,而有春阳苏醒蛰虫之萌动;不限鱼之形,而有春意化解阴寒之灵动,正所谓不着万物一形一色,而俱得万物之春也。立春开启新的春天之旅、四季之旅,灵魂的舞动也引领我们开启新的生命之旅、问道之旅。 1.【探寻二十四节气诞生的精神源头,呈现七十二候的精妙体系】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特别是七十二候的由来和含义,及其所反映的交叠更替、精微奇妙的气候物候现象。从哲学层面阐释了这一体系背后的天地之道和对万物生命的热爱,使读者加深对中华传统历法的理解和认识。 2.【品味天地之大美,感悟四季与生命,在中国人独有的诗意美学中进行一场内心的修行】品味节气与物候的流转更替,是为了感悟生命,感悟草木有情、万物有灵。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中华历法对四时变化的概括,也是一首简明、纯真、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对于天地、对于神州、对于中华民族、对于先祖、对于中国人生命能量的颂歌、情歌。 3.【用中国抽象绘画诠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创新展现中国文化】精选百余幅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家徐冬冬完整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历时八年创作的画作。以宣纸、毛笔为载体,用抽象绘画语言亲近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使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老树”发出了时代文化的“新枝”。精美装帧,高品质印刷,在品味文字同时,拥有丰富新颖的视觉感受。 4.【特别收录名家对谈,多维度解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特邀作家、学者王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从文学、科学、哲学等不同维度阐发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意义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