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大合集

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大合集
作者: 赵颖琪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8.70
折扣购买: 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大合集
ISBN: 97875388838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孔子会“以德报怨”吗? 人们常说,孔老夫子教育我们要“以德报怨”, 意思是即便被对方拍了板砖,也要大度一些,用自己 的爱心去感化对方。但事实上,孔大圣人压根儿就没 这么说过。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的第十四篇《宪问》 ,原句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段话的意 思是,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 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公正来回报怨 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看到原句之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 章取义的“孔粉”给忽悠了一把。话又说回来,孔老 夫子也不是受气包,被人拍了板砖,照样会拿板砖飞 他! “无毒不丈夫”是说男人要狠毒吗? 人们常说“无毒不丈夫”,言下之意是说,是男 人就不能有妇人之仁,而应该心狠手辣。可事实上, 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被讹变,原句应该是“无度不丈夫 ”。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本是一副对联,意 思是说,作为一个男人,不应该小肚鸡肠,而要胸怀 坦荡、心胸宽广。可是,偏偏有好事者觉得这对联不 太工整。这里要说的是,古人做联讲究“平仄”对称 ,而在这副联中的“度”为仄声,念起来有些别扭, 于是就有人灵机一动将“无度”改成了“无毒”。这 一改不要紧,却将后半句的意思完全颠覆了。 挑衅为什么称“叫板”? 生活中,人们常把挑衅的行为称为“叫板”,这 个词的由来与戏曲有关。 《顾误录》中解释说:“板,古拍也。”在古代 乐曲中,板和鼓是打拍子常用的乐器。板所打出来的 是强拍,鼓打出来的是次强拍或弱拍。根据这种打拍 方式,中国传统戏曲中,出现了“板式”这种说法。 以戏曲唱腔为例,字随板出的叫“应头板”,后半拍 出字的叫“腰板”。 “叫板”作为戏曲中的术语,指的是演员以一定 的唱腔示意司鼓下面的唱段是什么节奏的板式。为了 能够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运用 “叫板”的方法,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 ,司鼓铜器便会转奏出下一唱段的板式。就是因为这 样,人们才会将叫板引出下文、调出新板式的意义引 申为挑衅或挑战。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人们经常用“十恶不赦”来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 、不可饶恕。由此看来,这“十恶”绝对不是小罪过 ,那么它们具体指的是哪十恶呢? 具体来说,“十恶”是指:谋反,即企图推翻朝 政;谋大逆,即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叛 ,即背叛朝廷;恶逆,即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 伯叔等尊长;不道,即杀一家未犯死罪三人,及肢解 人,造畜蛊毒厌魅;大不敬,即冒犯帝室尊严;不孝 ,即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等 ;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不义,即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 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内乱, 即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尽管“十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其部分内容 在今天看来仍是很不能接受的。因此,人们一接触到 罪恶大、不可宽恕的事情,很自然地会用到“十恶不 赦”。 为什么事情没办成叫“黄了”? 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事没办成叫“黄了”,为什么 不说“绿了”“黑了”,而偏偏叫“黄了”呢? 原来在很早之前,商家做生意开张通常要在店外 贴喜报,用大红纸写上“开张大吉”四个字。如果生 意没做好,或者老板要转行停业,门外也会贴告示。 这时再用红纸就不合适了,于是改用黄纸,写上“收 市大吉”四个字。也就是因为这样,人们便把店面关 门或生意失败说成是“黄了”。时间久了,“黄了” 的这种意思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香”究竟是什么的香味? 人们常说某某人家是“书香门第”,那么究竟“ 书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味,是什么发出来的呢?有 人会说,“书香”自然是指纸发出来的香味,当然, 也可能是指墨水发出来的香味。其实,这两种说法都 是错误的。 事实上,“书香”的由来与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 有关。芸草,又名“芸香草”“七里香”“灵香草” “香草”,它所散发出的香味能杀死书中的蛀虫,于 是爱惜书本的读书人便把它夹在书中,而其飘散出的 缕缕香气便是“书香”了。 P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