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英国史
作者简介
莱西·鲍德温·史密斯(Lacey Baldwin Smith,1922—2013) 1922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西北大学任教,担任历史系与人文系教授。曾获富布赖特奖学金、国家人文学科奖学金、古根海姆学者奖及其他许多学术成果和荣誉,并担任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生前是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英国研究会议(Conference on British Studies)的会员,并担任《近代史杂志》(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的编辑。 生前共著有十余部英国历史相关作品,包括《凯瑟琳·霍华德:愚弄亨利八世的女王》《伊丽莎白的世界》《亨利八世:皇室的面具》《安妮·博林:备受争议的女王》等。 被评价为英国历史研究领域的“扛鼎大家”(Big Name),其作品博学风趣,语言幽默睿智,令许多读者过目难忘。1972年,莱西·鲍德温·史密斯成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毁誉参半之言 恐怕再没有哪个国家会像英国一样引发如此多的争议。这个芝麻粒儿大的小岛是许多足以改变世界的思想和制度的摇篮,被盛赞为现代雅典。然而,蜗居在这个远离欧洲大陆西海岸的小岛上的英国人,却因其特有的自矜和虚伪受到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鄙夷。邓肯·斯佩思(Duncan Spaeth)那句名言戳中了很多人,“英国之所以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因为上帝不会相信任何一个黑暗中的英国佬。”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这种“反差”呢?首先必须了解这些历史书写者的法力,正是英国人民的选择和雕琢塑造了他们的形象与特色,以及其双重性。 首先,不列颠群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恬不知耻地挤开凯尔特人上位的。只有当这些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影响到了英格兰历史,或者实在无法将凯尔特文化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分开时,他们才有机会走上历史舞台——毕竟,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是苏格兰人,统治都铎王朝的是威尔士人,而惠灵顿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则是盎格鲁-爱尔兰人。其次,英国的发家史,既不应抛在脑后,也不该夸张或美化。龙生龙、凤生凤,所谓的英国雄狮,不过是一只盎格鲁-法兰西豹,即便如今复刻了他那高贵祖先的关节炎和花纹识,但也曾是十分凶猛的野兽。千百年来,可以看出这种生物有着惊人的适应力和无与伦比的天赋,可以将咄咄逼人的本能伪装于具有欺骗性的善意皮囊之下。因此,真正的盎格鲁人会刻意忽视自己嗜血的本性,宽恕自己高傲的态度,不认为所有出生在凯尔特边境的人都微不足道,不把任何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的游客当前殖民地人看待,并且聚焦于自家王室礼仪的高贵典雅。 当这本书的作者在鸡尾酒会或晚宴上问起他的朋友们他们印象中的不列颠时,一些老家伙会说是“帝国”,新生一代会说是温啤酒、茶、雨伞和王室,而大多数人会说是“历史”。尽管大不列颠不再是世界霸主,但不列颠文明依旧源远流长,本书除了用一个小节讲述关于这个小岛不可或缺的事实和数据外,更致力于以简洁、轻松、愉悦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不列颠历史中的英格兰篇章。 第二章 关于地理、人口和术语 我们习惯将不列颠群岛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以及爱尔兰。事实上,它是由四百个岛屿组成的“大西洋群岛”,其中二百个岛上有人居住。构成英国的两大岛屿曾经是相连的,最短相距不过十英里,再回溯不到一万年,整个群岛都是连在一起的,粘连在欧洲大陆上。 “不列颠”这个词语来源于布利吞语,是岛民凯尔特人说的两种土语之一(英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讲布利吞语,苏格兰和爱尔兰人讲戈伊德尔语)。西欧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凯尔特人的身影,尽管不列颠-凯尔特后代不情愿,但他们事实上与那些远在欧洲大陆的兄弟姐妹们血浓于水,以至于约克郡的巴黎人将他们的名字借给了高卢的凯尔特人,用来命名那个后来成为法兰西首都的河流定居点。 从面积上看,这两个岛屿不过比新英格兰加纽约大一点点——英格兰约有50000平方英里,比纽约州大约900平方英里;威尔士约有8016平方英里,差不多相当于马萨诸塞;苏格兰约有30400平方英里,约等于康涅狄格州、新罕布什尔州、罗得岛和佛蒙特州的总和;而爱尔兰(包括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有32000平方英里,差不多是一个缅因州的大小,由此导致不列颠人对这个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小有些许误会。a传说大航海时期,有一户英格兰人家送他们的女儿去纽约。他们怕独生女在那样一个危险的城市人生地不熟,于是给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朋友拍了电报,让他前去迎接。朋友回电说:“还是你们自己去吧,毕竟你们离得更近。” 以新世界的标准来看,这个小岛面积狭小;但从人口角度来说,却格外拥挤。约4620万人生活在英格兰,这就好比往1900万人口的纽约州塞入整个得克萨斯州,附带马萨诸塞州。可以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容纳下如此多元的文化,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个岛上大约有三万个地名,其中三分之一叫不上名字,另外一些甚至很莫名其妙,比如“嚎叫屋”(Blubberhouses)、“一大口”(Chew Magna)、“大呼噜”(Great Snoring)、“卑鄙的雷顿”(Leighton Buzzard)、“特伦特鬼混点”(Piddletrenthide)以及“史迪奇”(Stiffkey,读作Stookey)。 前往不列颠旅游的人们时常会忽视这里有多靠北。除了挨着法国领海的海峡群岛外,不列颠群岛的其他岛屿都比美国本土纬度更高。伦敦位于纽芬兰以北,爱丁堡只比阿拉斯加的朱诺低一纬,而不列颠最北边的设得兰群岛则和格陵兰的尤利安娜霍布并驾齐驱。多亏墨西哥湾暖流才让不列颠的气候免于寒冷,可见它对不列颠人民的生存至关重要,所以当19世纪有人提议要在佛罗里达挖条运河时,不列颠政府极力反对,害怕洋流会因此偏移几度,以致这个提议遭到否决。穿行于英吉利海峡和北苏格兰的暖流,以及不列颠极北的地理位置,共同造就了这个世界上最喜怒无常的天气。所以英国的天气预报不是“总体晴好,偶有降雨”就是“多云伴有短时暴晒”。如果您去英国旅游,请务必随身携带雨伞,以及四季衣橱。 如果有人想和英国的朋友通信,通常会被他们的地址搞得很懵。到底应该写英格兰(England)、不列颠(Britain)、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还是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呢?从地理层面讲,英格兰仅限于不列颠岛南边和东边的三分之二,而不列颠才包括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整个岛屿。(所以我们不能称呼苏格兰人或者威尔士人为Englishman,但是可以叫英格兰人Brit或者British。)作为法律上的政治实体,“大不列颠”诞生于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正式合并;1801年,爱尔兰也加入进来,于是有了更“大”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缩写UK)。即便南爱尔兰已于1922年宣告独立,徒留北爱尔兰在联合王国内,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依然是官方名称。如果你把信寄往英格兰、不列颠或者大不列颠,那你的伦敦朋友大概率还是能收到的。但如果你写的是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缩写UK(即便在地图或者报纸上它确实指英国),那你的信可能要跑到乌克兰或者乌干达去了。 英国曾是英码、英镑、英里、英制加仑(比其他任何加仑单位都大)等一系列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计量方式的诞生之地。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曾颁布法律规定一英码为他鼻尖到大拇指的距离,可谓传奇。(英码、英尺、英寸的法定长度都被镌刻在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石头上。)起初1英镑只有12盎司,直到爱德华三世任性地决定1英磅要等于16盎司。罗马人将英里引入不列颠,并规定一英里等于一千军步,但后来伊丽莎白一世将其改为5280英尺。英式加仑则取决于当地的容器和所盛的液体。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历史和文化遭到碾压式打击——整个王国采用十进制,独留美国传递历史圣火。公制体系像法军行李一样,曾跟随拿破仑征服欧洲,它曾经合理又陌生,现在终于取得了胜利,甚至攻下了滑铁卢和圣赫勒拿。米、升、克取代了英尺、加仑、盎司。1971年2月14日,女王宣布即刻起1英镑等于100便士,而先令更是惨遭现代化荼毒,自此混乱的英镑和先令最终落下了帷幕。只有一个古老的度量制存活了下来,那就是石制a。老不列颠人现在称体重时依然会使用石制单位而非公斤。 然而,不列颠人也有特立独行、固执己见的一面。他们坚决走在道路错误的一边,而非靠右行。人们曾经一度以为他们会像瑞典人一样,加入欧盟以后就换边了,但既然掌控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日本人也走在错误的一边,我们倒是该考虑要不要跟风了。 英语依然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当你在伦敦地铁里穿梭时可能会对这一点产生怀疑,毕竟伦敦是这个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大都市。然而,由于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这一点让法国人很郁闷),只要出去旅游会讲英语就能让人听懂,所以大家都能明白我们b,而我们不必明白他们。但有一点要记住,不列颠人是不讲美式英语的。温斯顿·丘吉尔、萧伯纳、奥斯卡·王尔德都曾妙语连珠:“英国和美国是被一种语言分割的两个国家。”当美国人想要汽油(gasoline)、药房(drugstore)、厕所(toilet)、卡车(truck)、纸巾(napkin),或者尿片儿(nappy)时,这句话即时应验,因为对方通常会反应道,“哦,你是说成品油(petrol)、药剂商店(chemist)、盥洗室(loo)、载重汽车(lorry)、餐巾纸(serviette)和尿布(diaper)啊!”当你的房东问你想不想来点甜头(tarts)时,你可要格外小心啦!人家可不是开妓院的,只是想让你尝尝果酱或肉饼而已。如果一个不列颠人要“让你怀孕(knock you up)”,不必害怕,他可能只是想叫你起床,大概想叫你喝茶吧。但如果有人想和你“来段露水姻缘”(quickshag,你可要当心了。但另一方面,在落客处(layby)停下来总是安全的。最后,不要找英国人要玛芬蛋糕(muffin),没人听说过那东西。 关于不列颠人最后一点要说的是,他们对于欧洲非常敏感,并且在加入欧盟这个问题上远没有达成统一a。大卫·弗罗斯特b和安东尼·杰伊c都是很典型的英国佬,他们曾经说过不列颠人认为地狱就是“德国人当警察,瑞典人演喜剧,意大利人组建国防军……希腊人管理政府,并且大家都讲荷兰语”。至于法国佬和英吉利海峡,“上帝都认为需要分开的人,就不要在一起了吧”。所以,当您将英国当作欧洲的一部分的时候可要小心了,如果你把英国佬当成欧洲人,他们会非常生气。 1、明星教授讲英国历史故事,短小精悍有深度!阅读清爽不油腻!——曾在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西北大学任教!古根海姆学者奖、富布赖特奖、国家人文基金会奖作者研究生涯60余年潜心力作!英国史学界的“扛鼎大家”(Big Name),作品历经半个世纪仍在不停加印! 2、老牌讽刺漫画鼎力助阵!英国史迷有生之年难得一见!——甄选英国老牌讽刺画报《笨拙》(Punch)及14部各国重量级历史书刊作品中共计100余幅震撼世界的经典漫画!每一幅都充满浓浓的“讽刺”意味,帮助你更好理解当时的英国及其在世界的影响! ?? 漫画作品主要源自英国老牌讽刺画报《笨拙》(1841年创立的英国老牌杂志,以尖锐的讽刺漫画在业界知名,本书甄选《笨拙》杂志从1843年至1938年的漫画)。 ?? 其他漫画作品来源还包括:德国讽刺漫画杂志《痴儿西木》(1904)、《比尔·奈的英国漫画史》(1906)、《滑稽英国史》(1852)、《温莎城堡》(1847)、《诸如1066》(1930)、《文学艺术中的漫画与怪诞史》(1875)、《汉诺威统治下的英格兰》(1848)、《幽默的历史》(1903)、《巴布民谣》(1868)、《伦敦的缩影》(1808)、《伯尔·沙费尔的奇妙世界》(1971)、《漫画中的拿破仑(1795—1821)》、《一位漫画家的自白》(1901)、《杰克建造的政治之家》(1819)等。 3、新观点&新视角妙趣横生,用Zui接地气的语言聊聊历史!生动再现重要事件与人物!幽默感、画面感十足!——笑泪纵横间感受近3000 年“日不落帝国”甘苦辛酸!全书闪烁幽默与博学的光芒,如同身临其境听一堂有干货、超有趣的英国历史课! 4、61个历史事件? 40位国王? 乱成一锅粥的“皇家肥皂剧”!——从巨石阵到现代英国,从威廉一世到伊丽莎白二世,大胆调侃自征服者威廉在1066年到来后,皇室的成就、个性和“白痴”行为!收录对英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Zui想听到的英国故事! 5、特附都铎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谱系图表!——系统梳理英国王朝历史!阅读过程中推荐搭配《唐顿庄园》《王冠》《呼叫助产士》等经典英剧共同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