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超有趣(6上本语文教材同步学)

语文课超有趣(6上本语文教材同步学)
作者: 李丹|责编:蔡歆|总主编:温沁园//郑以然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5.80
折扣购买: 语文课超有趣(6上本语文教材同步学)
ISBN: 9787572201356

作者简介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总主编。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大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等机构评选“当代教育名家”。 温沁园,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任《中国文化报》编辑、记者,千龙网主编。现为酷读文化总策划,青少年图书资深编辑、撰稿人。 郑以然,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参与或主编多套中小学语文读物。 "

内容简介

\"《草原》 ——用比喻表现奇妙的想象 闯关任务 这个单元的习作题目是《变形记》,即让我们来讲述自己“变形”之后发生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要会心一笑—这次的写作题目够自由,总算能让我尽情发挥想象力了! 想象力每个人都有,但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想象不拘一格、别出心裁呢?这好像没那么容易,不过我们的老朋友—比喻也许可以帮到我们。 我们这关的任务就是:向老舍先生学习,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比喻去体现不拘一格的想象。 课文寻宝 我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再熟悉不过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随手写几个比喻句是不在话下的。运用比喻需要想象力,要给眼前的事物做减法,提炼它的特征,然后把它比作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从而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要比喻妈妈的眼睛,很多同学可能会这样写: 妈妈的眼睛像黑色的宝石。 这么写没有问题,但一回头,发现一整排的同学都这么写,它就平平无奇了。一个平凡的比喻句可不会为你的作文增色,那有没有不平凡的想象呢?来看这个句子: 她的眼睛像刚摘下的、湿漉漉的黑醋栗。 刚摘下的、湿漉漉的黑醋栗,不仅黑,而且透,同时还体现出浓黑欲滴的动态美。好的比喻是在做意想不到的减法,它以想象为基础,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中找到幽微的共同点,带给我们惊喜和享受—作者是怎么发现的?怎么写得这么巧妙、准确?真是太棒了! 如果让你用比喻手法描绘草原,你会把草原比作什么呢?绿地毯?绿衣裳?美丽的油画?这些都对,但是似乎都不够鲜活、不够好。而在老舍先生的眼中,不只有绿色,还有绿色的流动,于是,他将草原比作了一幅不用墨线勾勒的国画,翠色欲流。当我们读到这个比喻句的时候,大脑立刻就有了画面:颜料在宣纸上一层层渲染开,的确有一种动态美,于是一个绿意流动的草原也就跃然而出了。 草原和国画,是两种关联很弱的事物,但老舍先生用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发现了它们之间奇妙的联结—流动性和美,从而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神荡漾的比喻句。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如何创作出这样精彩的比喻句呢? 首先,要做精确且不普通的“减法”,准确地提炼出事物不易被察觉的特点。比如,提到草原,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绿色;老舍先生也想到了,但他想到的不是静止的颜色,而是会流动的绿色。 其次,我们要找到另一个既突破想象,又符合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这个有难度,要求我们像老舍先生一样细致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且频繁地在口头和文字的表达中,训练这种想象的联结,让想象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总之,找到本体的独特之处是第一步,找到精妙的喻体是第二步。我们要学学古人的“炼字”精神,如果要写比喻句,就要多琢磨,争取写出不一样的、别人想不到的好句子。 比拼题目 只写一个比喻句,对你来说是不是没什么挑战?那请你试着用一连串比喻来形容一个物体吧!你还可以尝试让每一个比喻句展现物体不同方面的特点,这个很厉害的修辞技巧叫作“博喻”。 对手登场 牛小帅:小平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暴发,像飞瀑倾泻。同学们蜂拥到场子里,高高地抬起了他们的英雄,庆祝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老师点评:牛小帅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运动会的热烈场面。不过这三个比喻表现的特征似乎区别不大,可以再琢磨一下。 马小丽:春天就这么静悄悄地降临了。屋顶灰色的瓦片间,有一株白丁香从缝隙中钻了出来,像雪一样洁白无瑕,像玉一样玲珑剔透,一阵春风拂过,又像飞溅的浪花一样活泼灵动。 老师点评:马小丽的博喻要更胜一筹!三个比喻分别写丁香花的雪白、通透精致和俏皮的动态之美,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看我应战 裁判出山 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可以请家长做裁判,也可以由你自己来当裁判哦!在下面填上你、牛小帅、马小丽的名字吧! \"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高效语文学习理念。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约学者团队精心编写。 ★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常备的语文课程辅助读物。 ★兼具配套性+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 ★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多位名师、专家共同推荐。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中文未来教育集团创始人窦昕、语文教育名师陈思、人大附中语文名师刘成章、北京四中网校“大语文”教材编写者孙悦、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黄祥昀、语文课程专家桑哲、初中语文教材编者张伟忠、河南特级教师孟素琴、广东语文教研员王土荣、四川语文教研员段增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与研究”项目负责人贾晓萌、南京十三中名师曹勇军、上海向明中学高中语文名师顾月云、经典导读教育发起人曹郁等联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