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师的魔幻剧本(精)

标本师的魔幻剧本(精)
作者: (加拿大)扬·马特尔|译者:郭国良//高淑贤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标本师的魔幻剧本(精)
ISBN: 9787544752503

作者简介

扬·马特尔,著有畅销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该作品赢得二〇〇二年度布克奖及其他众多奖项,并由导演李安拍成电影,获得奥斯卡奖。他的其他作品包括:《赫尔辛基罗氏家族的幕后真相》(荣获加拿大“旅程奖”),长篇小说《自我》和《标本师的魔幻剧本》,以及非虚构作品《给**的一百零一封信》。

内容简介

亨利的第二部小说,跟他的**作一样,都是用 笔名写就的,并且同样大获成功。它频频获奖,被翻 译成数十种语言。亨利应邀参加世界各地的新书发布 会和文学节,不计其数的学校和读书俱乐部推介此书 ,他经常看到人们在飞机和火车上读它,好莱坞准备 把它拍成电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亨利呢,则继续过着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生活 。作家鲜少成为公众人物。抛头露面的是他们的作品 ,这是顺理成章的。读者很容易认出之前读过的书的 封面,可是,要说到咖啡馆里的那个人……是那个谁 吗……是那个谁吗?唉,还真不好说呢——他不是留 长发的吗?——哎呀,他走了。 要是有人认出他来,亨利倒也不介意。就他的经 验来看,与读者见面倒是赏心乐事。毕竟,他们读了 他的书,并且有了些感触,要不他们干吗过来找他呢 ?作家与读者会面,自有一种亲切感在里面:两个陌 生人聚在一起,却是为了讨论一些身外之事、一种感 动双方的信念,于是所有的藩篱轰然倒塌。在这里, 没有谎话和夸大其词。他们低声耳语,倾身相谈,展 露自我。有时候相互吐露心事。有一位读者告诉亨利 ,他是在狱中读的那部小说。还有一位读者说那本书 助她与癌症搏斗。有一位父亲说,他的小孩早产并* 终夭折时,全家都大声朗读此书。还有其他很多这种 会面。每一次,都是他的小说中的某个元素——某句 话,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个符号——帮助他们熬 过人生危机。亨利碰到的很多读者都心情激动。每当 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感慨良多,也尽可能安慰他们。 *为典型的情形是,读者只是想表达他们的敬仰 之情,时不时还会拿个小物件来表达心意。东西有买 的,也有自己做的,可能是一帧照片、一枚书签,或 者一本书。他们也许会有一两个问题想要问他,怯怯 地,但又不敢烦他。不管他回答什么,他们都很感激 ,用双手把他签过名的书抱在胸前。胆大一点的(通 常是青少年,但也不**都是),有时候就会问能不 能跟他合影留念。而亨利呢,则会站起身来,用胳膊 搂着他们的肩膀,对着相机微笑。 读者离去时脸上神采奕奕,因为他们见到了他; 而他呢,同样也神采奕奕,因为他也见到了他们。亨 利之所以写小说,是因为他感觉自己心中有一个大洞 需要填满,有个疑问需要解答,有一块画布需要泼墨 挥洒。那种焦虑、好奇和喜悦的交织,便是艺术的源 泉。然后他填满了大洞、解答了疑问、在画布上挥洒 色彩,这一切都是为自己而做的,因为他必须这样做 。当陌生人跑过来告诉他,这本书填补了他们心中的 洞,解答了他们的疑虑,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色彩。 那种来自陌生人的安慰,不管是个微笑、肩膀上的轻 轻一拍,还是一句褒奖的话语,都是一种真正的慰藉 。 至于名声,名声什么也不是。与爱、饥饿或是孤 独不同,名声并不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由内生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