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三国(精)

细说三国(精)
作者: 黎东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51.75
折扣购买: 细说三国(精)
ISBN: 9787100112130

作者简介

黎东方(1907-1998年),早年接*私塾教育,曾*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马第埃教授,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一路黄家垭口实验剧场,卖票“品三国”,盛况少见,被誉为“现代讲史靠前人”。1954年与林语堂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自中国文化大学教席退休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地亚哥市,专注写作。著有《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以及《细说民国》等作品。

内容简介

一 合久必分 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 族继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 说法。汤因比(A.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 改用“社会”一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 补充了一点:某一社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 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因比喜欢说,“中国社会” 在佛教进入之时已经崩溃,此后不再有中国社会,而 只有“远东社会”。 在实质上,中国史与西洋史不同。我们的周朝, 十分灿烂,却不是昙花一现的希腊;我们的汉朝,十 分雄伟,而不是一衰而不可复兴的罗马。我们中国人 具有西洋人所没有的韧性,我们的朝代虽有兴亡,国 势虽有盛衰,但我们的民族自从埃及、巴比伦之时便 一直屹立于东亚,不曾死亡,而且继续发展。 我们的**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好的时 候,是治;**不好的时候,是乱。治久了以后,难 免有乱;乱了一阵以后,由于我们这个韧性的民族“ 江山代有才人出”,由于我们这礼义之邦“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所以迟早会有**之人,挺身而出, 做成**之事:“拨乱反治”。于是,希腊、罗马于 乱了以后未能再治,而我们中国每逢“天下大乱”以 后,不久便“形势大好”,一治一乱,成了中国历史 的轨迹,虽则我们不可把这轨迹看得太呆板。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或其修订人毛宗岗 ,说出一句令人难以驳倒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合 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等于说:“治久必乱,乱久 必治。”这种话,西洋人说不出来。他们对于他们国 家的未来,不可能有如此乐观的信心。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八个字,与宇宙论中 “一张一弛”的大道理,颇能相通;站在严格的历史 科学的立场来说,分与合至少是极可能的趋势:“合 久会分,分久会合。” 至于,合久了何以不仅会分,而真的分了,以及 分久了何以不仅会合,而真的合了?“人”的关系很 大。位居要津的人,倘若有决心与能力,是可以挽狂 澜于既倒的;倘若没有决心,又没有能力,那么,便 常常把好的局面弄糟。 两汉的大一统局面,维持了四百多年;种种机构 已经磨损、*蚀,不再管用。分的趋势,确已形成, 外戚宦官之轮流把持中央、剥削地方,是病征,而不 是病源。 病的本身,差不多己到了无药可救的阶段。打外 戚、除宦官,只是治标而已,治不了本。是所谓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培元固本、滋阴补阳。 西汉初年之所以蓬蓬勃勃,是由于刘邦简化了法 律,减轻了赋税,因袭了秦的“三权分工”的制度, 加上武帝以后之征用全国各地的人才,提倡以孔子学 说为中心的学术。 所谓“三权分工”,是丞相与太尉分治文武之事 \"★“现代讲史**人”黎东方先生作品, 独创“细说体”讲史。 ★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 ★文字挥洒优美,史事翔实可信,是一本值得阅读并收藏的三国历史的经典读本。 ★2015年精装珍藏版。 ★ 在抗战期间所讲三国故事基础上撰写而成。 ★ 从简述东汉末年形势说起,直到魏、蜀、吴的灭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三国历史画卷。 ★ 指出了正史之误以及《三国演义》的以假乱真。 ★ 完整而翔实的三国时代历史、人物、事件的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