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插图珍藏版

幻灭:插图珍藏版
作者: 著 者:[法]巴尔扎克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3.20
折扣购买: 幻灭:插图珍藏版
ISBN: 9787559486905

作者简介

作者: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 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一生创作甚丰,著有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所创作的诸多人物已成为文学史上不同类型人物的代表。 译者:傅雷(1908-1966) 汉族,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一生把大量法文名著介绍到中国,影响深远。 插画作者:夏尔·于阿尔 Charles Huard(1874—1965) 法国著名插画家、版画家,曾在朱利安画室受训。1910年,他接受出版商路易·科纳尔的委托,为巴尔扎克全集创作插图,因规模庞大,与木刻家皮埃尔·古斯曼分工合作,1914年完成所有插图。于阿尔不仅绘制了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还首次表现了许多次要人物,并完美诠释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他还为福楼拜、莫泊桑和勒纳尔等人的作品创作大量插图。

内容简介

一、我们为什么要看《幻灭》? 1.一窥社会机器最内部的结构,领略不同职业背后有多少种不同的奸诈。 《幻灭》的背景是19世纪前期的法国,从大革命起到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一个时期为止,这也是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经历了“政治上或明或暗的波动,金融和政治的勾结,官场的腐败,风气的淫靡,穷艺术家的奋斗,文艺思潮的转变”。 巴尔扎克身处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切身体会着金钱具有妖魔般意义的物质主义时代:他自己三年经商,负债十万法郎,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结果却比先前贫穷一百倍;他自身的经历让他知道每一张汇票或借据的背后都是用尽阴谋诡计的斗争。巴尔扎克已经窥见到了社会机器最最内部的结构,并反映到自己的作品里,所以恩格斯说:“我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加起来还要多!”阅读巴尔扎克的《幻灭》,我们得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本质,譬如: ?书店老板怎么不花一个钱,一年内出一二十种作品(见“第五种书店老板”)。 ?报刊老板怎么不花一个钱,白到手一份周报六分之一的股份,还担任它的经理和总编辑,拿六百法郎一月的薪水(见“药材商的用处”“另外一种记者”),再低价收回股份,坐等杂志高价盘出(见“敲竹杠”“弄神捣鬼”)。 ?银钱业怎么大钱生小钱,二月出的三张一千法郎期票,到七月初就合理合法地滚到了四千零十八法郎八十五生丁(见“给付不出款子的出票人义务上一课”“一张五十生丁印花税票的射程和威力不下于一颗炮弹”);诉讼程序怎么被人有心滥用,至两个月后判决书送达执行时,欠款已达五千二百七十五法郎二十五生丁,利息另算,再加各种公费、讼费,总共竟欠到上万法郎(见“两个代理人怎样放火,杜布隆怎样从旁帮助”)。 因此,巴尔扎克不单是一个描绘他所处时代的法国社会的圣手,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洞观者:“他知道钱是怎么赚的,怎么亏的,怎么打官司,怎么飞黄腾达,怎么挥霍,怎么节俭,怎么欺人而又自欺。”(茨威格语) 2.走进巴尔扎克式野心建造的人性博物馆,洞悉人的欲望和人性的卑鄙。 巴尔扎克曾立下誓言:“拿破仑用剑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用非凡的创造力建起一个世界,正如勃兰兑斯所言,他拥有自己的国度,就像一个真正的国家一样,有它的各部大臣,它的法官,它的将军,它的金融家、制造家、商人和农民,还有它的教士,它的城镇大夫和乡村医生,它的时髦人物,它的画家、雕刻家和设计师,它的诗人、散文作家、新闻记者,它的古老贵族和新生贵族,它的虚荣而不忠实的情人、可爱而受骗的妻子,它的天才女作家,它的女演员,它的成群结队的娼妓。这个世界成了后来无数作家的梦想,以致产生一个固定的文学词汇,就是“巴尔扎克式的野心”。 巴尔扎克野心勃勃创作八年完成的《幻灭》,正是这样一个世界的集中体现,其间各式人物轮番登场令人眼花缭乱,仅巴黎的书店老板,他就分析了五种类型,各自有着不同的手段和盘算。此外,我们可以见识到从巴黎到内地:“贵族是怎么空口白舌糟蹋人的”“报馆老板怎么弄神捣鬼叫人上当”“出版商怎么出尔反尔”“记者怎么敲竹杠”“同行之间怎么相互倾轧”“浪子怎么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痴情女演员怎么为情人牺牲自己”“知识界小团体在混杂的社会里进行着怎样的抗争”“父亲怎么阴损儿子”“代理人怎么出卖当事人”“副手怎么背叛自己东家”“纸厂老板怎么躲在背后不花一个钱,唆使竞争对手的父亲、代理人和副手使坏,直至给竞争对手送进监狱”“披着教士外衣的罪犯为什么要诱人堕落,又是怎么得逞的”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让你遍览人的善恶美丑,悲欢离合。 《幻灭》是巴尔扎克名著中篇幅最大的一部,仅仅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就能进入由他打造的人性博物馆,感受人的各种欲望和人性的不同卑鄙,且每一种都有着深刻的复杂性。茨威格认为巴尔扎克对人的理解要远远超过维克多·雨果、拉马丁等作家,“他的这些伟大的伙伴只是寻找罗曼蒂克的东西,使人崇高、恢宏壮阔的东西,而他还善于发现并且表现人身上那些残忍、渺小、卑下、丑陋、隐蔽、暴戾的东西”。《巴尔扎克传》的作者莫洛亚认为这正是“巴尔扎克的智慧”,“也许是辩证法要求每一种思想都有自己的对立面”,所以罪犯在他笔下也有着雄辩的口才,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着咄咄逼人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