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碧岩录/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作者: 译者:任泽锋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碧岩录/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ISBN: 9787506086158

作者简介

任泽锋,内蒙古人,196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著作有《中外儒学比较研究》《黄河文化丛书?宗教卷》等。

内容简介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宋禅师圆悟克勤编,共十卷。宋禅僧雪窦重显曾从禅宗语录中选出百条公案(称《颂古百则》),作颂以教示学禅者。宋徽宗政和(公元一一一一—一一一八年)初,克勤应张商英居士之请,于澧州(今湖南澧县东)夹山灵泉院宣讲,唱说此《颂古百则》,门人记之,以灵泉院方丈室匾额之“碧岩”二字为书名,故称《碧岩录》。 “《碧岩集》行于世者数版,卷套多多。”①克勤禅师在世时,《碧岩录》即已问世。宋代禅僧关友无党在《碧岩录?后序》曾有言:“雪窦《颂古百则》,丛林学道诠要也。其间取譬经论或儒家文史,以发明此事,非具眼宗匠时为后学击扬剖析,则无以知之。圆悟老师在成都时,予与诸人请益其说。师后住夹山道林,复为学徒扣之,凡三提宗纲。语虽不同,其旨一也。门人掇而录之,既二十年矣,师未尝过而问焉。流传四方,或致踳驳,诸方且因其言以其道不能寻绎之,而妄有改作,则此书遂废矣。”由此可见,《碧岩录》问世后,逐渐已有不同的版本刊出。其后,深得克勤印可的宗杲虽“惧学人泥于言句,辜负从上诸祖”,将《碧岩录》十卷“并付烈焰”,但《碧岩录》并未从此绝迹。元代延祐年间,“嵎中张明远偶获写本后册,又得雪堂刊本及蜀本,校订讹舛,刊成此书,流通万古”②。 本书所选原文,依据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大正原版大藏经》。《大正藏》所录《碧岩录》以延宝五年刊大谷大学藏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覆元版宫内省图书寮藏本、瑞龙寺版宫内省图书寮藏本、安政六年刊大谷大学藏本。各版本间出入较小,只在个别字词上用法不同,基本上不影响全书的思想内容和体例结构。 《碧岩录》是一部注释性的禅宗著作。在禅宗发展史上,它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即由讲“公案”、逗“机锋”的灯录、语录阶段,发展到“注释”公案、机锋的阶段。《碧岩录》在录出每一则公案之前,先加垂示,即纲要提示。列出“本则”后,加以“下语”,即着语评论,介绍公案提出者的略历,并对其中的警言、警句、真意加以“评唱”,进行整体地解说、鉴赏、提示,这样反复地着注、评唱,公案的性质、要义就十分明了,加之克勤的“评唱”文字较好,《碧岩录》刊出后,便深受禅僧和士大夫们的喜爱,对禅宗影响很大。自宋代以来,就有人把此书列为“禅门第一书”,极力推崇,认为这本评唱集“剖决玄微,抉剔幽邃,显列祖之机用,开后学之心源”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