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盛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系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一巴坡小学 这些歌声缭绕在独龙江的江面,融化在独龙江的 江流里。它默默地、默默地流着自己心疼的眼泪。 独龙江知道,从前独龙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不论大事小事,都是老辈人在火塘边,在山林野地里 ,口头传授给下一代。 实在要记下来的,比如你家跟我家借了十个*蛋 ,就用麻绳结十个疙瘩。一个疙瘩就是一个*蛋,还 了*蛋,疙瘩就当面解开。我家的牛吃了你家地里的 一片苞谷,如果是一大片,就用锋利的石斧在竹片或 者红豆杉木板上刻上一个又大又深的印痕,记下来, 以后用收下来的苞谷还;如果只是吃了一小片,那就 算了,拎上一只胖乎乎的竹鼠,去为自家的牛说情。 这种刻木结绳记事的办法,在原始社会时期,汉 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用过,只是独龙族用的时间太长 了。 据说,在独龙江边,**个识字的人是孔志清。 少年孔志清,瘦瘦高高的,朴实中有一种沉稳的 机灵。 民国时期,他当独龙江乡乡长的父亲,曾经把他 送到怒江边的永拉嘎小学读书,认得了几个字。 有一年,一队马帮来到独龙江。 马帮驮来的针线、铁锅、茶叶、盐巴和砍刀,换 走独龙人的虎皮、熊胆、贝母、重楼、香菇、木耳、 银耳和灵芝。 跟着马帮进独龙江的,有几个汉人拿着纸笔和一 个会把植物的叶子、花朵放大的圆镜子,他们不时又 写又画又看那些花*树叶。孔志清感到很新奇,老跟 着这几个人转来转去。 一个戴眼镜的先生,笑眯眯地把圆镜子拿给孔志 清看,还问他想不想读书?愿不愿意跟他们出远门? 孔志清听得不大懂。 先生便翻着书,又拿着纸笔,一边讲一边比画。 孔志清明白了,“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给先生 磕头。 他告别父母乡亲,告别独龙江,跟着先生(许多 年以后,孔志清才知道,这位先生就是植物分类学家 俞德浚),随着马帮翻越山顶还有积雪的高黎贡山, 历尽千辛万苦,到了白族聚居的苍山脚下洱海边,到 了大理城。 白族讲的是白族话,写的是汉字。 先生为他缝制了一套汉人的青布长衫,换下他那 件黑白条纹的麻布衣裳,在学堂为他预交了五年学费 。 他捧着个铜墨盒,进了学堂。 他按礼数,焚香叩头,先向孔子先师的牌位三拜 九叩。 在向一位老先生跪拜时,他心有点慌,差点把桌 子上的墨盒碰到地上。 老先生并不责怪他,随手将墨盒打开,润笔展纸 ,端端正正写了个“孔”字,把孔圣人的“孔”姓, 正式赐给了这个独龙少年。 孔志清双手接过带着墨香的纸张,再次向老先生 磕头。 读了书,识了字,孔志清成为独龙族**个用汉 字写自己名字,**个到外面求学的知识分子。 孔志清的世界开始开阔起来。 他用学来的知识,为独龙人办事,成为当地的头 人,民国时期接任他父亲当了乡长。 1951年冬天,高黎贡山的风雪还在冰冻着怒江、 独龙江的山路。 孔志清做梦也想不到,他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邀请,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扩大会议。 孔志清骑在马上,马帮的链锣在前面开道,由打 着绑腿的解放*战士沿途护送。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