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洪门与辛亥革命(外1种辛亥革命时期洪门人物传稿)/洪门与辛亥革命丛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5/00/20221015000721523.jpg)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1.80
折扣购买: 海外洪门与辛亥革命(外1种辛亥革命时期洪门人物传稿)/洪门与辛亥革命丛书
ISBN: 9787514501360
山东省阳谷县人,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孙昉,湖南雀浏阳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和晚清外交史研究,已经发表论文15篇。
6.邓子瑜 邓子瑜,同治十二年(1873年)生于广东惠州归善(另有一种说法是 博罗麻陂乡丰门村)。邓子瑜性任侠,喜结交,有“汉朝朱家、郭解的风 格”,常与“其乡之秘密会党游”,是归善、博罗、惠阳等地三合会首 领。邓子瑜对满清政府官场腐败、横征暴敛的社会现状极为反感,遂率领 当地民众奋起反抗,遭清政府悬赏通缉,被迫离开家乡,赴香港、新加坡 等地躲避。 1900年,邓子瑜奉孙中山命令,协助郑士良筹备惠州起义,主要负责 联络归善、博罗、惠阳、河源等地会党力量。10月8日,郑士良领导的惠 州起义爆发,邓子瑜立即率领会党响应,由于预订枪械未能及时运至,惠 州起义先顺后挫,最终失败。清政府严密缉拿革命党人,邓子瑜化名朱 民,与黄福、黄耀庭赴南洋新加坡避难。为谋生计,邓子瑜等人在当地牛 车水大门九十五号开办“永新祥”旅馆,暗中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凡惠州 所属各地赴南洋的革命同志,均视邓子瑜为“东道主”,热情招待。 1906年2月,孙中山在新加坡晚秋园成立同盟会分会,邓子瑜与黄耀 庭、尤列等人率先加入。1907年初,孙中山决定在潮、惠两府同时举义, 以分散清军兵力,他派许雪秋筹划潮州军事,派邓子瑜与余绍卿、黄耀庭 到香港,经营惠州、阳春、阳江等地军事。余绍卿从香港机关部领取1500 元,拟利用其为阳春、阳江地区会党首领的条件,回两阳筹划起义,结果 杳无音讯。黄耀庭亦从冯自由处领取1200元活动经费,拟赴惠州经营起 义,因听闻自己入境时已被香港警局盯上,此刻产生畏惧,匆忙返回新加 坡。惟剩邓子瑜一人在港继续谋划惠州与两阳军事。按照孙中山先前指 示,邓子瑜与许雪秋约期同时并举。此后,邓子瑜一方面利用自己三合会 首领的身份,广泛联络归善、博罗等地会党头目,会党头目陈纯、林旺、 孙稳等咸乐于效命;另一方面,邓子瑜通过在香港经营旅馆业的好友陈佐 平、温子纯的介绍,与内地会党加强联络。 5月22日,许雪秋部属余通、余既成、陈涌波在潮州府饶平县黄冈誓 师起义,义军与清军激战一夜,占领黄冈城。邓子瑜在香港闻讯,即向冯 自由领取革命经费1200元,派会党领袖陈纯、林旺、孙稳在归善、博罗、 龙门分三路起兵响应。由于博罗、龙门两地会党不易集中,只有归善一路 可以举义。于是陈纯、林旺等会党首领召集归善地区会党数百人,于6月 2日在距惠州二十里的七女湖举义,并发布起义檄文,称“洋洋中国,荡 荡中华,千邦进贡,万国来朝。夷人占夺,此恨难消,招兵买马,脚踏花 桥。木杨起义,剿绝番苗。军民人等,英雄尽招,正面天子,立转明 朝”,号召广大民众发动起义,以剿灭洋人,恢复明朝。檄文以“反清复 明”为号召,虽有一定的历史落后性,但由于义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会 党,因此这些内容是当时争取会党参加革命的最好武器。 义军首先攻破当地清军防营,杀哨弁数人,尽取枪械,随后又占领泰 尾、杨村、八子爷、公庄、梁华等地,声威大震,各处会党纷纷归附,并 积极准备向惠州、博罗进发。惠州知府陈兆堂急电开缺两广总督周馥, 请求速派援军。惠州府县两城的商人也联名向广州营务处报急,称各地义 军汇集,“数以千计,府城营勇,调遣四散,城内兵单,人心惶恐”,请 求派营勇到城中驻守,安定人心。周馥得到消息后,先后抽调东路巡防营 管带洪兆麟、李声振、吴鳌与中路巡防营管带钟子材率兵镇压,义军英勇 善战,屡败清军,震惊省城。周馥复调水师提督李准率镇压黄冈起义的队 伍,从汕头赶往惠州镇压起义。双方交战十余天,义军“来去飘忽”,使 清军举无定旗,疲于奔命。同时,为支援义军,邓子瑜在香港购买大批弹 药,准备亲自运往惠州。不久,黄冈起义失败,邓子瑜闻讯后,认为此时 钦、廉等地尚未发动起义,惠州义军孤军奋战,饷械缺乏,难以取胜,遂 令陈纯、林旺等人解散队伍,陈纯、林旺等会党领袖退回香港。 惠州七女湖起义失败之后,邓子瑜又从冯自由处领取800元,处理起 义善后事宜。清政府加紧追缉革命党,开缺两广总督周馥致电外务部称: “查邓子瑜乃孙文党首,邓若留港,党伙均有所附,其为害实无异孙文。” 希望由外务部出面与港英总督协商,引渡邓子瑜,港英政府依据伦敦殖民 当局一贯的政策,不予干预,同时为避免意外事端,香港华民政务司勒令 邓子瑜离境。邓子瑜遂再次前往新加坡,继续以开设客栈为生。此后,邓 子瑜革命之志坚持不渝,不仅积极协助孙中山筹划国内起义,而且还帮助 同盟会南洋支部在各埠建立分会组织。1907年和1908年,孙中山先后发 动镇南关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邓荫南奉孙中山命令,在南洋各地为革命 募集了大量革命资金。 民国成立后,邓子瑜不慕名利,仍旧在新加坡经营旅馆,继续以经济 支援孙中山革命活动。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邓子瑜热 情拥护,率先加入。1915年,袁世凯公开抛弃民国,准备称帝,孙中山对 此极为愤慨,于1916年号召各地革命同志掀起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邓子 瑜坚决支持孙中山,并为讨逆活动筹集大量经费。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 政府解散国会、取消I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发动第一次护法运 动,邓子瑜从南洋返粤参加。1918年,邓子瑜被任命为广东海山盐场知 事,因无法改变盐政腐败的现状,愤而辞职。1920年,为反对莫荣新破坏 广东军政府,邓子瑜组织东江别动队,参加讨莫战争。1921年,陈炯明奉 孙中山命令,肃清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邓子瑜参加此役。 此后,邓子瑜定居家乡,1928年病故,时年55岁。 P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