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养
作者简介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6岁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能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读过《史记》、《通鉴辑览》,1918年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读书,1919年经考试被选送香港大学文学院深造,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入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授。 朱光潜先生一生译著颇丰,最为著名的有《文艺对话集》、《美学》、《拉奥孔》、《歌德谈话录》、《新科学》等,其代表作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等。
内容简介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我提出这个题目来谈,是根据一点亲身的经验。有一个时候,我学过做 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 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还写得不坏,后来我把这些处女作拿给一位 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 你的诗词未尝不能做,只是你现在所做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 哪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欢喜取巧, 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 作品多费过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的 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没有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 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 意境要经过洗炼,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 境界。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福楼拜自述写作的 辛苦说:“写作要超人的意志,而我却只是一个人!”我也有同样感觉,我 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这一点切身的经验使我受到很深的感触。它是一种失败,然而从这种失 败中我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 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 “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惰性 ”而继续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 远。动的路径上不能无抵抗力,凡物的动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如果抵抗 力大于动力,动就会停止,抵抗力纵是低,聚集起来也可以使动力逐渐减少 以至于消灭,所以物不能永动,静止后要它续动,必须加以新动力。这是物 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人像一般物质一样,也 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 愈强,动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动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 要的分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 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 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 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 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照这样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 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 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我在上文说过,人可以朝 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我说“可以”不说“必 定”,因为世间大多数人仍是惰性大于意志力,欢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抵抗力稍大,他就要缴械投降。这种人在事实上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堕 落到无生命的物质的水平线上,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他们在道 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决不会有成就,万一以庸庸得厚福,也是叨天之幸。 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 路径常是一种引诱,我们还可以说,凡是引诱所以能成为引诱,都因为它是 抵抗力最低的路径,最能迎合人的惰性。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 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 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冬天早晨,你 睡在热被窝里很舒适,心里虽知道这应该是起床的时候而你总舍不得起来。 你不起来,是顺着惰性,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 空气寒冷,多躺一会儿的种种借口,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是很大的抵抗力,使 你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但是你如果下一个决心,说非起来不可,一 耸身你也就起来了。这一起来事情虽小,却表示你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 你的企图的成功。 这是一个琐屑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如此看法。历史上许多 伟大人物所以能有伟大成就者,大半都靠有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 大的路径走。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 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的生活。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 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栖栖遑遑的样 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 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甘休。《论语》长沮桀溺章最足见出他的心事。长沮桀 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 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 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 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说,我们既 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 它。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得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 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 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再如耶稣,从《新约》中四部《福音》看,他的一生都是朝抵抗力最大 的路径走。他抛弃父母兄弟,反抗当时旧犹太宗教,攻击当时的社会组织, 要在慈爱上建筑一个理想的天国,受尽种种困难艰苦,到最后牺牲了性命, 都不肯放弃了他的理想。在他的生命史中有一段是一发千钧的危机。他下决 心要宣传天国福音后,跑到沙漠里苦修了四十昼夜。据他的门徒的记载,这 四十昼夜中他不断地受恶魔引诱。恶魔引诱他去争尘世的威权,去背叛上帝 ,崇拜恶魔自己。耶稣经过四十昼夜的挣扎,终于拒绝恶魔的引诱,坚定了 对于天国的信念。从我们非教徒的观点看,这段恶魔引诱的故事是一个寓言 ,表示耶稣自己内心的冲突。横在他面前的有两路:一是上帝的路,一是恶 魔的路。走上帝的路要牺牲自己,走恶魔的路他可以握住政权,享受尘世的 安富尊荣。经过了四十昼夜的挣扎,他决定了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上帝的 路。 我特别在耶稣生命中提出恶魔引诱的一段故事,因为它很可以说明宋明 理学家所说的天理与人欲的冲突。我们一般人尽善尽恶的不多见,性格中往 往是天理与人欲杂糅,有上帝也有恶魔,我们的生命史常是一部理与欲,上 帝与恶魔的斗争史。我们常在歧途徘徊,理性告诉我们向东,欲念却引诱我 们向西。在这种时候,上帝的势力与恶魔的势力好像摆在天平的两端,见不 出谁轻谁重。这是“一发千钧”的时候,“一失足即成千古恨”,一挣扎立 即可成圣贤豪杰。如果要上帝的那一端天平沉重一点,我们必须在上面加一 点重量,这重量就是拒绝引诱,克服抵抗力的意志力。有些人在这紧要关头 拿不出一点意志力,听惰性摆布,轻轻易易地堕落下去,或是所拿的意志力 不够坚决,经过一番冲突之后,仍然向恶魔缴械投降。例如洪承畴本是明末 一个名臣,原来也很想效忠明朝,恢复河山,清兵入关后,大家都预料他以 死殉国,清兵百计劝诱他投降,他原也很想不投降,但是到最后终于抵不住 生命的执着与禄位的诱惑,做了明朝的汉奸。再举一个眼前的例子,汪精卫 前半生对于民族革命很努力,当这次抗战开始时,他广播演说也很慷慨激昂 。谁料到他的利禄熏心,一经敌人引诱,就起了卖国叛党的坏心事。依陶希 圣的记载,他在上海时似仍感到良心上的痛苦,如果他拿出一点意志力,即 早回头,或以一死谢国人,也还不失为知过能改的好汉。但是他拿不出一点 意志力,就认错就错,甘心认贼作父。世间许多人失节败行,都像汪精卫洪 承畴之流,在紧要关头,不肯争一口气,就马马虎虎地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 走。 P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