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经典文学名著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
内容简介
一、论真理 (1625年初版) “真理是什么呢?”滑稽的彼拉多曾经问道,但他不 等回答,茫然而去。 显然,有些人乐于轻率,认为固守信仰就是枷锁在身 ,则喜欢随心所欲,装腔作势。虽然这派哲学家已经作古 ,但仍有些聪明人,夸夸其谈,与之一脉相承,尽管他们 与古人相比,少了很多血性。 探寻真理,不仅艰辛,而且真理被发现后,还会约束 人的心;加上人的劣根性偏爱说谎,因而虚假得以盛行。 古希腊晚期有个学派,曾研究过这个向题,百思不得其解 :人们为何钟爱说谎?如果说,诗人弄虚尚可自乐,商人 作假或能得利;而他们,不过是为撒谎而撒谎罢了。 我说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缘故?真理光明磊落,如 同白日之光;但要把世间的假面剧、哑剧和庆典烘托得典 雅堂皇,它远不如灯烛。真理好比珍珠,在白天就能尽显 璀璨,价格却赶不上钻石与红宝石,它们的最美之处要在 杂光中展示。掺假总能倍增乐趣。如果能从人们的头脑中 ,将愚蠢见解、媚俗期望、错误评判、虚妄想象等诸如此 类的统统拿走,剩下的只会是些可怜干瘪之物,让人忧郁 ,极不舒服,连他们自己都厌恶。对此,不会有多少人怀 疑。 教会的一位先贤,曾严厉地把诗歌叫作“魔鬼之酒” ,因为它满足人的幻想,却带着谎言的影子。不过这类谎 言,一闪而过;而那些沉淀于心、扎根于心的谎言,会给 人造成危害。 尽管人们的心智与情感,受谎言影响,盘踞心中形成 假象。这些假象深深扎根于世人堕落的观念与情感中。不 过真理,它只接受自身的判断来教导我们:探索真理,就 是爱它,追求它;认识真理,就是与之同处;相信真理, 就是以其为乐。这是人类最高的美德。 上帝创造万物的那几天,第一件创造物是感性之光, 最后一件是理性之光。从此以后,上帝在安息日的唯一事 务就是以其圣灵昭示世人。他首先将光明吹到混沌万物的 表面,继而吹向人类的面庞,至今他还不断地将光明吹向 他的选民的脸,鼓舞他们的心。 有一派哲学本不高明,但因一位诗人而增色不少。那 位诗人说:“伫立海岸,遥望船舶在浪中颠簸,是一种快 乐;凭窗城堡,俯视将士在脚下交战,是一种快乐;但占 据真理之巅,审视世间的谬误、迷惑,如同登临雄视万象 的最高峰,呼吸永远清新宁静的空气,俯瞰山谷的迷雾、 风雨,才是最大的快乐。”这话很精彩。但无论何时,观 者都要心怀怜悯,不可自我膨胀、得意忘形。一个人因慈 悲而动,顺天道而安,围绕真理之轴而转,肯定能够拥有 人间天堂。 神学的真理如此,哲学上的真理如此,为人处事的真 理也是如此。即使那些没有践行真理的人也会承认:清白 做人、磊落做事,是人性的荣光。弄虚作假就如掺入金币 、银币的合金,可能利于钱币的铸造,但贬低了它们的价 值。这些不走正道直道的勾当,犹如大蛇的行径②,蛇不 是用脚,而是卑贱地用肚子走路的。最让人蒙羞之事,莫 过于弄虚作假、背信弃义被人戳穿。蒙田在探讨谎言为什 么可耻可憎时,恰如其分地说:“仔细想来,说一个人撒 谎,就等于说他对神放肆,对人怯弱。”因为说谎背对了 人,却面对了上帝。说谎与失信,就是呼唤上帝裁判人类 的最后钟声。这句话将欺诈和背信的罪恶揭露到底,没有 什么比它更高明。有人预言,基督降临的时候“他将在世 间难觅忠信”。 P1-4 2017 年秋季学期,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此次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改革,就是提升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外阅读被纳入语文教学,小学阶段增加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更是成为必考内容。可以说,语文学习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需要学生更加重视自主的阅读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必读经典书系”,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必读和自主选读书目选篇,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三部分呈现,特邀一线语文教学名师撰写导读,真正实现阅读经典无障碍,为广大青少年读懂经典、理解经典铺平道路,扩大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