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大学生孩子(新父母教材)
作者简介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及少年儿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年儿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研究等国家重点课题十几项,出版了《如何面对孩子的性提问》《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读本》《孩子健康生活的六个要领》等图书十几部。
内容简介
2.先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一位网名为“前途未卜青年”的大学生在“知乎 ”上写道: 大一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尽管一个人也经常会去 图书馆,和室友相处得也还算融洽。事情的转折发生 在大二,我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而宿舍里的其他 人都挂科了。再加上我经常去图书馆,和室友们在一 起的时间有点少,室友D和W开始孤立我。我害怕被孤 立,于是整个大二上学期几乎没有去过图书馆,整天 和室友们混在一起,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大二下学期 ,意识到自己上学期过得太颓废,再加上要准备四级 考试,我早出晚归在图书馆待了两个月。这时D和W对 我更加不满了,晚上回到宿舍后都没有人跟我说话。 和我说话的人会被D骂,W有点像是D的小跟班,所以 在六人间尽管只有D不喜欢我,但我的日子并不好过 。 有一次,朋友来宿舍找我,我不在,问我去哪儿 了,W满脸不屑又阴阳怪气地说:“她呀,除了图书 馆还能去哪儿!”最让我感到尴尬的一件事情是:一 个周末,我在图书馆看书看得头昏脑涨,于是下午就 回宿舍了。两个本地的室友回家去了,另一个去找男 朋友了,宿舍里只有我、D和W。我打开电脑准备看点 综艺节目放松一下,刚看了几分钟,D和W就在宿舍里 煮起了火锅。六人间就那么点大,在我身后啊,两人 边吃边聊,全程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尴尬就 到隔壁宿舍避难去了,等到她们吃完才回来。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 情看起来不大,但是却很堵心,甚至让他们害怕、厌 恶大学生活,给大学记忆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孩子进入大学后,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际交往。大学的人际交往与中学 不同,人际关系既松散又紧密,有着独特的大学特色 。说大学的人际关系松散,是因为大学不像中学那样 ,同学们一整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几乎形影不离。 大学里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因为选课不同、活动不 同,一天内同学间往往相处时间并不长,甚至几天都 不在一起上课、活动。大学的人际关系又很紧密,这 是因为上大学后大多数学生是要住宿舍的,日常生活 的很多环节都与宿舍同学在一起,而不像中学那样, 放学后各回各家。紧密生活在一起既会带来亲切感, 也易引起摩擦,也许会使孩子遇到一些人际交往方面 的问题。例如,因为地域、文化、生活习惯方面的差 异等与同学相处不够融洽,甚至被欺负、被孤立等。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父母担心的问题。毕竟孩子在进入 大学前大多在父母眼前生活,现在远离父母,如果人 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孩子大学生 活的“拦路虎”。 宿舍是大学生操练人际关系的演练场 孩子进入大学后最先遇到的挑战往往是与宿舍同 学的相处。有的孩子在上大学前一直在家里居住,没 孩子上大学后,有的家长认为“解放”了,从此不用管孩子了,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了;或者总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牵挂过多乃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感到失落或者焦虑……大学生孩子怎么管,他们有什么特点,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大学四年,孩子完成至少四个方面的转变:人生目标、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心理人格等等,父母与孩子的空间距离远了,但心理距离可以拉近。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了解与大学生相处的规律与特点,生活上对孩子适度放手,心理上给孩子积极支持,找到与孩子拉近距离的方法,才能对孩子进行指导,为孩子的职业取向,乃至择偶取向等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