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813/10/20240813100059376.jpg)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王维/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ISBN: 9787508532592
陈殊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长于古典诗文赏析,发表有相关论文、赏析文章多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一说为使者的代词,语出汉代李陵《 答苏武书》“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这里指代 诗人自己;一说指出使的车仗简单,随从不多,轻车 简从之义。“问”,慰问。“属国”,一说为附属之 国,“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的倒装,是为 了和音律而调整了词序,一说为汉代官名“典属国” 的简称,其职事是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此处同样代 指诗人自己。“过”,一说为经过,一说为探访、探 望。“居延”,古地名,东汉时为张掖属国都尉治所 ,故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尽管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很明显,诗歌的前 两句是直接点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即蓬草,其株凋后颇脆,遇风飞散,飘 转无定。“胡天”,古代中原人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 数民族为“胡”。 早年的王维曾对边疆生活充满热情,这从他的《 燕支行》《少年行》等诗中可以看出。而此刻当他真 正来到边塞,昔日的豪情却消退了很多。他以蓬草和 大雁自比,蓬草随风而散,是漂泊的象征,大雁意象 也总是和离别、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暗喻着 他内心的孤独、抑郁。 从长安到边塞,万里行程,诗人只用了十个字轻 轻带过。或许这是因为他没有心情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但当诗人一进入“胡天”,奇异的边塞风光立刻深 深吸引了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烟”,一般认为是烽烟,但也有人理解为烟 沙,即大漠上旋风卷起的尘柱,这里取前一种解释。 “河”,一般认为指黄河。 边塞迥异的风景,让初次领略它的诗人变得意兴 勃发。他挥笔写下了这雄壮的景致:一望无际的大漠 上,一股烽烟直冲霄汉,长长的河流静静地躺在沙漠 中,河上一轮落日冉冉西下,显得分外的圆和大。 诗人写景,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边疆沙漠, 浩瀚无边,所以用一“大”字。边塞荒凉,烽火台燃 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为“孤烟” 。古代边塞烽火台常用狼粪烧烟,狼烟容易聚集,且 能笔直上升,即使风吹也不会倾斜。用一“直”字, 既形象地描摹出了边塞烽烟的特点,又为其平添了一 种劲拔、坚毅之感。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 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来形容才算准确。落 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用一“圆”字,让人 在感觉苍茫之外,又感受到几分温暖。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时曾说:“我看 《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 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 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 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 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曹雪芹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这两句诗抒发了“一字 不易”的赞叹。 不仅这几个字用得妙,十个字组合起来,更是一 幅天成的画卷:平躺的大漠、垂直的孤烟、长长的河 水、浑圆的落日,丰富的几何图形构成了极具层次的 画面空间;大漠苍黄、孤烟幽蓝、长河波光粼粼、落 日霞光满天,互相辉映的颜色,使画面绚丽多彩。这 幅沙漠夕阳晚照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著名学者 王国维赞之为“千古壮观”,一点也不为过。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市东南, 为自关中通往塞北的交通要冲。“候骑”,骑马的侦 察兵。“都护”,唐代在边疆设置都护府,都护府的 长官为都护,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即杭爱 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诗人进入边塞,一路前行,却始终未见人迹。直 到到了萧关,路遇侦察兵,才得知将领正率着士兵在 更远的燕然山作战呢。看来诗人还得继续前行。独行 万里,孤独压抑的心情刚刚在大自然壮丽的景色中得 到了一点点温暖,在之后的行程中诗人又会遇到什么 呢?全诗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巨大的想象 空间。 P39-43 诗是有声画,画乃无声诗。每一首优秀的诗篇,都是一封关于美的公开信。“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境界的经典诗篇,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绘画名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交融,美不胜收。本书精选王维诗20余首,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并配以与诗词意境相呼应的优秀传统中国画。王维诗清淡而不单薄,自然而不粗陋,言有尽而意无穷,独具“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的独特风格,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理想艺术境界。现代学者闻一多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不读王维,就难以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